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基于区块链技术服务贸易畅通探讨
作者:王翔1,2
王翔1,2
摘要 当今全球贸易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单纯依靠中心化的大数据技术难于适应国家之间平等合作的需要,考虑到国际贸易总体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急需能够在部分信任、非信任环境下建立数字信任关系,简化跨境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充分体现跨境各方平等参与。本文以中国海关试点项目为基础,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支撑体系,从“自证”向“他证”转变前后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1],重点就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智能合约化、全球国际贸易联网监管中主链和支链设计等问题进行剖析。本文对参与“一带一路”工作的政策设计者、信息化决策者及实施人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对于区块链技术相关研究课题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海关;区块链;一带一路;贸易
Discussion for Trade Facilication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WANG Xiang1,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digitization of global cross-border trade as well a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t is difficult to fulfill equal interconnection requirements between countries solely rely on centralized Big Data technology.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risk level of cross-border trade could be relatively high,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digital trust in a partially trusted or even non-trusted environment, simplify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processes, improve transaction efficiency, and fully reflect equal participation of cross-border stakeholders. Based on the pilot project of China Customs, it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ust pattern of cross-border trade from "self-prove" to "3rd prove"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Also, it analyses issues such as the contractu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design of primary and side chain in cross-border trade supervision. This articl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olicy maker, IT decision makers and implement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Belt and Road",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for research topics related to blockchain technology.
KeywordsCustoms; blockchain; Belt and Road; trade
Discussion pour la facilitation du commerce sur la technologie de la chaîne de blocs
WANG Xiang1,2
RésuméAvec l'amélioration continue de la numérisation du commerce transfrontalier mondial ainsi qu'avec l'avancement de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il est difficile de satisfaire au interconnexion égale entre les pays qui reposent uniquement sur le «Big Data» qui est la technologie centralisée. Étant donné que le niveau de risque global du commerce transfrontalier pourrait être relativement élevé, il est urgent de construire une confiance numérique dans un environnement partiellement fiable ou même non fiable, de simplifier les processus de transactions transfrontières, d'améliorer l'efficacité des transactions et de refléter pleinement la participation égale des acteurs transfrontaliers. Basé sur le projet pilote des douanes chinoises, il discute de la transformation du modèle de confiance du commerce transfrontalier de "l'auto-preuve" à la "3ème preuve" basée sur la technologie de la chaîne de bloc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En outre, il analyse des questions telles que la contractualisation des règles du commerce international et des lois et règlements, et la conception de la chaîne primaire et latérale dans la surveillance du commerce transfrontalier. Cet article a une certaine importance de référence pour les décideurs politiques, les décideurs informatiques et les responsables de la mise en œuvre participant à «Belt and Road», et a une certaine fonction de référence pour les sujets de recherche liés à la technologie de la chaîne de blocs.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Mots clésDouanes; blockchain;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commerce
1 背景介绍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改革与建设,通过弘扬合作共赢理念,以国际经贸合作为主要方式,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在相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入,通过减少手工劳动和纸质单证交换,整体便利化水平相对提高,但限于跨境活动中互信及信任传递等问题,金融担保、法律手续、交易时滞的固有介入模式并未改变,企业、政府之间(G2G、B2B、B2G、G2B)①仍然主要以“自证”方式证明自身行为的真实性,各方需要依靠风险分析、市场调查等手段,对于价值链上游的商业凭证进行验证,跨境物流、口岸、金融等活动效率提升存在瓶颈,各种中介机构的存在使整体价值链日趋复杂[1-2]。
2 “一带一路”与新型贸易业态
2.1 新型支撑平台需求
“一带一路”重在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类活动中,发达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甚至部分不发达国家,交易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也整体提升。但是,随着各国政府对于数据主权认识的不断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心化处理技术背后的隐形权力结构逐步显现[3-4],出于保护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公民隐私的需要,将本国数据(或者是部分副本、甚至是脱敏后的副本)保存在境外的大数据平台,即便有双边、多边协议的约束,但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按照当前技术手段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可能很快被新的技术关联,进而可能对自身带来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因此部分国家逐步通过立法加强数据管控。在此背景下,以多数据形态、多数据来源、多数据关联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商业、法律甚至政治压力。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等新型信息化中介机构的加入,在实现贸易创造的同时,也会导致新型的贸易转移。依据经典国际贸易理论,随着国际贸易逐步进入数字时代,可以将数据视为与劳动力、资本、管理相互独立又密切影响的又一新要素。如果某一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掌握更多的信息、提取更高的信息价值,就意味着该要素禀赋更为丰富,更易于在全球竞争中树立新的比较优势,并部分扭转因为其他要素相对不足所引发的比较劣势,通过改进生产力构成,进而在国际分工中改变生产关系,当然,这种改变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参与方的阻力。
为了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合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探索采用其他技术实现真正的“走出去”。区别于上述中心化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ledger),它可以被视为在网络条件下,各参与方之间共享、复制并几乎实时同步的数据库,强调各方平等参与,在区块链中任意主体均拥有自身数据的“主权”,即数据的所有权。借助自身“主权”数据实现自己价值转换,在不同主体、不同组织之间实现可信的安全数据共享,这是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初衷、也是该技术的强项。区块链中数据分布存储、链内共享但访问受限,它以公钥密码技术为基础,允许各参与角色根据合作意愿,基于各方认同的“共识协议”(Consensus Protocol),有条件的共享和交换数据,并将经过区块链网络验证的交易结果计入各方账本,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不同节点、不同物理地址甚至不同组织之间的数据更新,依靠同步和复制机制实现数据存储的去中心化,记录结果一经“落笔”就几乎难以篡改②。
由于数据从底层技术平台生成、参与交易、交换、保存、举证的所有活动都有密码技术的支持,在多方参与的环境下,区块链技术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交易协议(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规则,自动触发相关操作。具体而言,区块链平台借助智能合约的注册、触发、执行等功能形成一种算法程序,该程序可以自动处理并执行合约的各种相关规则,并在处理过程中动态更新数据状态。这表明,当某一事件(event)信息传入智能合约后,将会触发智能合约完成事件状态判断,如果判断符合特定触发条件,将会由算法程序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选择合适的合约自动执行一组动作。因此,它相对于国际贸易各方的纸质单证,技术上更易于去伪存真,在节省政府、企业、个人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利于降低商业风险。区块链采用加密技术不仅确保已有数据几乎难于篡改,并且保证各“块”(block)账本内容的完整性。交易过程中的各方私有信息会被加密,交易双方利用公钥加密技术,协商生成密钥对,再通过他们完成数据后续的加密、解密操作,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少数垄断企业的“暗箱操作”,防止其通过控制价格、产量、运力等方式,甚至直接控制数据形成信息不对称,破坏国际贸易的公平市场环境。
区块链的上述特点和各参与方之间的平等参与、有劳有得等特性,利于促进贸易、物流、金融各方操作合规,利于参与方共同完成信用积累,从对“人情”的信任转变为对机器中“账本”的信任,减少人为干预信任形成机制的可能。因此,它更利于平衡国际合作中协同、便利、隐私三者的关系,在各种加密技术、共识技术的支持下,它更加适合在部分信任环境、甚至非信任环境中建立信任关系,实现全过程各参与角色之间的点对点直接交互(P2P),免去各类中介组织引致的交易成本[5-9],最终通过“他证”而不是“自证”的方式完成整个价值链的交互活动。其中,“自证”指国际贸易的参与方自身通过提交相关材料,证明自身在交易活动的真实性;“他证”指自身交易活动的真实性不是由自身说明,而是由参与各项交易活动的相对方进行证明。
2.2 新型贸易关系设计
近年来,“云大智物移”等新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口岸部门的生产力,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从“自证”向“他证”的转变[10],完成生产关系的优化,尚未建立可追溯、难抵赖的数据供应链[11]。从国际经验分析,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新一代国际贸易环境 ,服务贸易便利的同时加强边境保护。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国际贸易互联互通,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具有现实性、合理性,更具有紧迫性。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高德纳公司将其定义为2018年10大技术,位列互联互通类之首③。从技术应用角度分析,目前国际贸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适于区块链,包括:
(1)国际贸易链条长,交易成本高,存在大量中介机构,整体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
(2)易规则繁琐,不同地区因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宗教风俗等原因商业规则差距明显,但整体规则较为明确,比较适于采取自动化处理。
(3)单据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冗余度高,需要申报方在不同环节反复“自证”,用较长时间的串行作业,获得信息重合度较高的许可、证书、凭单等资料。
从技术特征分析,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正好适于针对上述特征,实现同一信息(单个数据元或一组数据元)的一次写入、反复校验,利于保证贸易流通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屏蔽中间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政府的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新型贸易关系建设中,政府监管和服务机制能够引领国际贸易的合作生态,可以逐步强化信用为核心的合作模式。贸易实务中,为了降低实施难度,充分实现区块链技术与政商合作环境的深度融合,应重点加强三方面设计:
(1)国际贸易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各方认可度较高的联盟链平台 ,采标相关国际数据模型标准,将参与的各国海关、口岸部门及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系统互联互通,提供各方以平等主体身份共享的数据交换场所,在提升区块链平台处理效率、减少同步时间的同时,可以针对仓储、跨境运输、海关监管、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等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链”,并针对各类贸易协议安排,配置不同的“侧链”(Side Chain)。
(2)价值交换(Value Transfer)和业务流程的“智能合约化”: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当不同参与方进行价值进行交换时,如果未能完全相互信任,那么各方都要维护己方的交易记录(即:账本记账),同时保留各自流程副本,借助副本确保价值交换的防抵赖性和安全性,以应对后续环节中潜在的交易风险。但是,复制相关“记账”内容可能存在错误、面临欺诈且整体效率较低。而且,如果在交易活动中出现账本记账信息与合约副本不匹配的状况,就可能引发争议,并延误整体交易过程。
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上链各方使用智能合约编码后的交易规则、活动流程,由计算机按照合约中约定的监督、执行、审计要求执行,一旦出现毁约企图,可以按照事前约定的规则由程序强制执行。交易处理过程中,智能合约会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生成算法,自动执行并进行合规性检查;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分歧,可以通过区块链的追溯机制还原整个交易过程。通过这些交易制约机制,解决传统贸易活动中存在的固有问题。
国际贸易规则复杂,但作为历史悠久的行业,该领域规则确定性、稳定性相对较强,适于转换为可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并借助技术“合约”实现不同主题之间的衔接,将现实中需要人工判断真伪的跨境风险控制过程转为电子处理过程,处理时延从数月、数日变为秒级。可以根据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WC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电子数据标准,多国、多部门共建或跨链集成国际贸易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借助云技术为信息化程度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开放服务。
(3)区块链信用担保授权和加密交换机制。在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以区块链的确权背书替代大数据的“单单”印证(document to document verification),强调国际贸易价值链中各方的数据权责,按照数据最小化生成和共享访问原则,以“智能合约”替代现有业务单证验核、口岸部门协同、政企交互协同等活动中的人工操作。同时,通过区块链加密交换机制,保证了国际贸易价值链中各方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边境保护形式和口岸执法环境,海关不仅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向各类风险甄别提供支持,更需要广泛依靠国际贸易的各参与方,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加以共治共享,并在保证各方数据私密性的前提下,完成电子凭证的验真、防抵赖、防篡改等功能,用技术手段让更多参与角色直接加入到海关的风险分析和智能监管活动中。从海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动事前准入风险防控和事后税收风险防控,变为国际贸易各方共同参与,相互“他证”,共同获益。无论对于海关等监管部门,还是对于国际贸易相关企业,都可以实时查看整体价值链的运行情况,追溯整个生产过程和物流活动,动态调配资源,加快价值链全程活动。当在境内或跨境活动中出现纠纷时,区块链的“他证”特性也使举证和回溯追查更为简便,对于解决长期困扰国际贸易(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假冒伪劣产品、货物冒领等问题提供了新手段。如图1所示,为适应新时期把关服务需要,海关的科技供给侧体系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渐次展开,其中国际贸易区块链平台是宏观层面的技术基础设施,是服务“技术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组成[12]。
3 案例分析和未来研究方向
3.1 试点案例选择
相对大型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信用证时往往较为困难,申请金融机构办理时通常受限于历史交易规模,需要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以满足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但是,缴纳保证金会对企业现金流形成一定压力,因此用区块链技术打通贸易、物流、金融、监管四方的“自证”壁垒,符合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以海关税单为主要信用担保凭证,配合生产合同(或订单)、保险单、信用证、物流载货清单等凭据,将国际贸易商业规则转变为区块链智能合约,不仅适于传统一般贸易的B2B模式,也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B2C、B2B2C模式,并且利于从信息化源头引导国际贸易各参与方,从收集“自证”类单证验真,向依靠“他证”,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双重目标。
平台的基本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各参与方通过区块链接口访问位于公有云(public cloud)的国际贸易区块链平台,通过该接口完成“去中心”“全追溯”“防抵赖”“防篡改”等相关功能,并实现对各类上游单据的“他证”验真。
3.2 上链单证及数据元(Data Element)选取
为了体现试点的代表性,依据图2的应用框架,选择以一般贸易海运出口业务为场景,按照“4+1”区块链应用模式(贸易、物流、金融、监管+区块链技术)[14],选择报关代理(贸易方)、海运企业(物流方)、银行(金融方)、海关(监管方)四个角色,验证货物清关过程。上述四个角色均涉及多个工作对象和多项单证,且单证之间存在工作交接关系,试点中上链单证及数据元如下:
1.报关代理:主要单证是贸易合同、发票,国际贸易部分数据元为货物名称、规格等,国内贸易部分数据元为货物名称、规格等。
2.海运企业:对于海运承运部分,主要单证为运输单据、装箱单据、装箱运输委托合同、发票,数据元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等;对于海运准备和到港后的仓储部分,主要单证为委托合同、入库单、出库单、发票,主要数据元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体积等。
3.银行:采用其他参与方的单证及数据元为信息校验和规则处理依据,不另行增加。
4.海关:主要单证为报关单、加工贸易手册、估价、检验检疫单证、许可证,涉及的数据元为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体积、重量、产地等。
3.3 试点结果及分析
由于海运出口涉及流程相对较长,因此为了简化,如图3、图4、图5所示,分别展示目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处理较为复杂的三个重点环节——银行为出口企业开具信用证、依托信用证安排物流、出口报关申报审核,这些环节在现有条件下往往涉及较长的风险分析和财务审核。
根据图3、图4、图5的试点结果可知,基于区块链平台,报关代理、海运企业、银行、海关四方之间真正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去中心化”协作体系:银行依据实际的生产合同开具信用证,其信用证又作为企业安排出口的担保内容,向境内机构和东道国机构证明其资金的合理性;海运企业、信用证等信息通过区块链与企业的货物信息共同构成基本的出口报关单信息;海关在审核出口企业商品价格、资金使用、物流活动时,不单纯依据报关代理提交的“自证”申报信息,而是参与各方对报关单“他证”的结果进行研判。区块链技术的加入,在整个国际贸易链条中贯彻了“信用”理念,重点运用“智能合约”实现各方协作自动化,交易过程从流程或流程网络缩减为“点”。
3.4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更多角色的参与,构建国际贸易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将助力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畅通,为贸易便利化提供全新的技术思路,为网上丝路提供适用的安全信任环境[13]。
目前的试点案例仅覆盖各方协作和单证验真,但随着国际贸易电子信任环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基于国际贸易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新一代跨境交易智能合约设计,面向包括海关在内的各国监管部门和各国企业、各国立法部门,登记并交换实物商品、知识产权、数字资产以及电子形式保存的其他无形资产。在服务跨境货物贸易的同时,向跨境服务贸易、技术贸易领域扩展,并通过标准跨链技术协议,实现与国内经济、社会、民生管理领域其他区块链平台的对接,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服务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要素、资本、技术的流动。
①其中,G2G为政府部门之间、B2B为企业之间、B2G为企业面向政府、G2B为政府面向企业。
②除非按照共识约定,达到一定比例的参与方均同意修改。
③见高德纳公司(Gartner)报告《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8》, https://www.gartner.com/technology/research/top-10-technology-trends/。
图1 国际贸易区块链平台的宏观定位④
Fig.1 The 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lockchain platform
④资料来源:海关国际贸易信息标准化应用创新实验室。
图2 国际贸易区块链平台应用框架⑤
Fig.2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lockchain platform
⑤资料来源:海关国际贸易信息标准化应用创新实验室。
图3 通过区块链申请信用证⑥
Fig.3 L/C application via blockchain
⑥资料来源:海关国际贸易信息标准化应用创新实验室。
图4 根据信用证担保安排跨境物流⑥
Fig.4 Cross border logistics with L/C guarantee
图5 海关基于多方“他证”审核出口报关单⑥
Fig.5 Customs review of export declaration based on 3rd-party proof
参考文献
[1] Hackett R. WHEN A BLOCKCHAIN IS YOUR BROKER[J]. Fortune, 2018,177(3/4): 35-39.
[2] Hansen MD, Kokal MT. The Coming Blockchain Disruption: Trust without the "Middle-man"[J]. Defense Counsel Journal, 2018,85(1): 1-3.
[3] Sirer EG. The State (and Security) of the Bitcoin Econom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6,59(4): 85-85.
[4] Gencer A E, Basu S, Eyal I, et al. Decentralization in Bitcoin and Ethereum Networks[J]. 2018.
[5] de Meijer CRW. Blockchain and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Towards a new ecosystem[J]. Journal of Securities Operations Custody, 2016,8(4): 322-329.
[6] Coyne JG, McMickle PL. Can Blockchains Serve an Accounting Purpose?[J].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 2017,14(2): 101-111.
[7] Freund A.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Blockchain security[J]. Journal of Securities Operations Custody, 2017,10(1): 67-76.
[8] Neyer G, Geva B. Blockchain and payment systems: What are the benefits and costs?[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Systems, 2017,11(3): 215-225.
[9] Alarcon JLJ, Ng C. Blockchain and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J]. Pennsylvania CPA Journal, 2018: 3-7.
[10] Lewis R, McPartland JW, Ranjan R. Blockchain and Financial Market Innovation[J].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7,41(7): 1-17.
[11] Kokina J, Mancha R, Pachamanova D. Blockchain: Emergent Industry Adop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Accounting[J].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 2017,14(2): 91-100.
[12] 王翔.海关科技的供给侧改革[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7,38(01):49-62.
[13] Woodside JM, Augustine Jr FK, Giberson W. BLOCKCHAIN TECHNOLOGY ADOPTION STATUS AND STRATEG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7,26(2): 65-93.
[14] 王翔, 赵温. 当上司问起区块链,你能说点啥? [J/OL] 201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OTA2ODAwMw==mid=2247484489idx=1sn=ee96a689c6acea1e4a33e32a930725f2chksm=c059bd45f72e345322099796a24c8c2cf3ef37daf4dde8a9c5a458aa4f5833245d72676917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