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国国际卫生港创建现状及经验启示
作者:王晓萍 徐洁 李舒潇 周春雅 周丽萍 郑伟 齐润姿
王晓萍 徐洁 李舒潇 周春雅 周丽萍 郑伟 齐润姿
摘 要 国际卫生港指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达标的指定口岸,是国际上通行的最高级别卫生安全口岸的代名词。本文回溯了国际卫生港建设的起源与沿革,分析当前我国国际卫生港数量、分布等现状情况,结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及义乌机场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的经验,为下一阶段口岸创建国际卫生港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目前国际卫生港在全国对外开放口岸中占比小,地区分布上存在东多西少、中部及东北地区缺失的情况,成功创建口岸类型中尚无陆路口岸。建议我国中部、东北地区口岸及一类陆路口岸加快创建进度,挖掘口岸优势与特色,注重部门间沟通协作,强化口岸核心能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和城市发展。
关键词 国际卫生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卫生机场;口岸核心能力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s Gained i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of Entry in China
WANG Xiao-Ping1 XU Jie1 LI Shu-Xiao1 ZHOU Chun-Ya1
ZHOU Li-Ping2 ZHENG Wei3 QI Run-Zi4*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of entry refer to the designated ports, airports and ground crossings certifi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 the public health core capacity, which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health and safety of points of entry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retrospecte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of entry and analyzed their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gained in building Hangzhou Xiaosh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and Yiwu Airport into international sanitary airports, best practices were provided for other points of entry in China.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of entry account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all points of entry in China, with the majority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minor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few in the central or northeast region. And none of ground crossings has been built into an international sanitary ground crossing yet. It is suggested that points of entry in the central and the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first-class ground crossings should accelerate building speed, tap unique advantages, intensify inter-depart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trengthen core capabilities, and boost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of entry; Hangzhou Xiaosh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ternational sanitary airport; core capacity of points of entry
第一作者:王晓萍(199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主要从事口岸卫生检疫工作,E-mail: 964806620@qq.com
通信作者:齐润姿(197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博士,主要从事国境卫生检疫、生物安全和应急处置管理工作,E-mail: 724859571@qq.com
1. 杭州萧山机场海关 杭州 311207
2. 义乌海关 义乌 322001
3. 杭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杭州海关口岸门诊部) 杭州 310061
4. 杭州海关 杭州 310063
1. Xiaoshan Airport Customs House of Hangzhou Customs District, Hangzhou 311207
2. Yiwu Customs, Yiwu 322001
3. Hangzhou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Hangzhou Customs Port Outpatient Department), Hangzhou 310061
4. Hangzhou Customs, Hangzhou 310063
创建国际卫生港(包括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及创建国际卫生陆路口岸,以下简称创卫)是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指定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要求的具体行动,能够综合提升口岸公共卫生水平。
2023年9月,WHO专家组和海关总署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杭州机场)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工作进行实地测评与资料审查,评定上述机场在功能上已具备《国际卫生条例(2005)》附件1所规定的指定口岸核心能力要求,同意授予“国际卫生机场”称号。杭州机场成为杭州海关辖区内第二个国际卫生港、全国第15个国际卫生机场及第26个国际卫生港。此前,义乌机场于2019年11月获“国际卫生机场”认证。本文回顾了杭州机场和义乌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的历程,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国际卫生港的现状和创建经验,为后续其他口岸创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创卫起源及沿革
1.1 《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国际卫生条例(1969)》第三版中提出“卫生机场”概念及相关要求,随后《国际卫生条例(2005)》将“卫生机场”概念进一步扩展至港口及陆路口岸,并明确了指定机场、港口和陆路口岸的核心能力要求,包括应随时具备的能力及应对可能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能力。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指定口岸核心能力要求评估工具[1],为各国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评估列出了详细要求。
1.2 我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及创卫历史
作为WHO的缔约国,我国政府致函承认《国际卫生条例》并承诺自1979年6月1日起履行相应义务。1999年4月,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活动的通知》,并制定《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总体方案》《国际卫生机场卫生要求及执行标准》等文件明确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的组织机构、实施步骤、申报批准程序、基本要求及法律法规。2000年5月25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通过WHO验收,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卫生机场[2],此后几年我国国际卫生机场数量逐步增加。
由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修订和入境口岸管理要求调整,2009年,我国全面启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工作。2011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工作指引手册》。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八部委共同推进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2014年6月15日,我国所有在运营的259个对外开放口岸核心能力全部达标,进入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阶段。
2016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监督管理规定》,对申请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复核考核以及申请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或国际卫生机场等进行规定,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而后海关总署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工作指引手册》进行完善修订,2023年《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将我国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层面。
1.3 我国口岸创卫现状及分析
1.3.1 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计15个空港口岸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机场,见表1。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计11个海港港区分属于7个海港口岸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港口,见表2。
1.3.2 总数及占比
据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于2023年7月发布的《全国对外开放口岸一览表》,截至2023年5月31日,全国共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315个。2023年6至11月,全国口岸整体数量无大规模变动。目前我国获得国际卫生港认证的口岸数量共22个,在我国所有对外开放口岸中的比例约为6.98%,占比较小。
从口岸类型来看,目前我国成功创卫的口岸均为空港口岸与海港口岸,其中空港口岸占比高、海港口岸占比小,尚无陆路口岸(包括铁路口岸与公路口岸)成功创建。
1.3.3 地区分布
截至2023年底,成功创卫的15个国际卫生机场分属15个空港口岸,其中12个(占比80.00%)位于东部地区、3个(占比20.00%)位于西部地区,11个国际卫生港区分属7个海港口岸,7个(占比100.00%)均位于东部地区。对比《全国对外开放口岸一览表》(截至2023年5月31日)中口岸分布情况(表3),目前我国国际卫生港呈现东多西少、中部及东北地区缺失的地区分布态势。
1.3.4 口岸吞吐量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创建成功的国际卫生机场2022年旅客吞吐量除义乌机场排序第75位外,其余均排名在前35。我国国际卫生港口以港区作为创建个体,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全年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创卫成功的港区均属于高吞吐量的大型港口。
1.3.5 认证复核情况
目前,我国15个国际卫生机场中7个已完成认证复核,4个超5年尚未复核,4个尚未满5年。11个创卫成功的海港港区,3个完成认证复核,8个超5年尚未复核。
2 杭州机场创卫历程
2.1 杭州机场概况
杭州机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浙江省第一民用运输机场,于2000年12月28日建成通航,占地约3 km2,拥有4座航站楼、2条跑道,飞行区等级4F级,2009年起跻身全球机场百强。目前拥有定期航点190余个,是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
2.2 创卫启动与推进
2017年10月,杭州市政府、原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共同启动杭州机场创卫工作,成立了国际卫生机场创建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创卫协调小组),包含综合保障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组、传染病监测与控制组、医疗急救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组、固液废弃物处理组等10个工作小组。创卫工作以“政府主导、机场主体、海关技术指导、口岸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为原则,以“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为目标,依据《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方案》推进。杭州机场对标《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航空口岸考核标准,查找本口岸核心能力薄弱环节,编制创卫任务及协作督办清单,并通过召开部门联合协调推进会、现场办公会,邀请全国海关业务专家现场核查指导等方式,解决185个创卫相关问题,推进创卫工作。
2.3 核心能力建设与提升
通过创卫,杭州机场和义乌机场重点强化各类基础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梳理业务标准与流程、完善培训演练机制,口岸传染病监测与控制、饮用水及食品安全管理、固液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医疗急救、病媒生物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创卫助力了口岸妥善应对新冠、猴痘等重大疫情的暴发,最大限度防止疾病通过机场传播,既保护了旅客、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尽可能未对航空运输业和口岸造成干扰(表4)。
3 创卫经验与思考
创卫是一项面向对外开放口岸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综合提升行动。2016年,“持续巩固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的要求正式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1年,“巩固和提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水平”写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同年海关总署发布的《“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中新设“国际卫生港口岸创建数量”等5个发展指标,未来5年将通过建设35个国际卫生港提升我国口岸快速高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创卫工作任重道远。
3.1 完善长效机制,全国统筹推进
目前我国创卫成功口岸存在部分口岸认证超过5年尚未进行复核的情况,反映出当前国际卫生港创建完成后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等问题,亟待国家层面完善相关制度,建议将国际卫生港复核工作纳入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之中,推动创卫工作长足发展。我国国际卫生港空间分布不均衡也反映出地区间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异问题[3],建议我国中部及东北地区口岸加快推进创卫工作。陆路口岸创卫工作关系双边国家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下一阶段应予以重视。此外,口岸吞吐量越大,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通常也越高。这类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综合提升能保障更多旅行者的健康,大口岸的创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予以更多关注。从政策机制上,建议将创卫纳入地方政府建设规划[4],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加分项等方式也有待探索完善。
3.2 强化沟通合作,协力共推创卫
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中,口岸沟通协调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三大能力之一,包括与其他口岸主管当局、口岸相关单位、卫生等职能部门、上级部门、交通工具运营者、入出境人员等的沟通联络。杭州机场创卫秉承的“政府主导、机场主体、海关技术指导、口岸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原则,彰显了政府、机场、海关及口岸各职能部门等紧密联系与沟通协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借助部门间的高效沟通,杭州机场完善了口岸各职能单位间,如海关与边检、医疗急救及地方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制定高合作水平的应急预案并开展联合演练,实现口岸核心能力综合提升。杭州机场创卫始于2018年,成功创卫正是依赖多年来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各单位的高效沟通与协作努力。
3.3 挖掘口岸特色,探索创新发展
由于地处中国“互联网之都”,杭州机场口岸在创卫中充分借助了杭州市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高水平数字化建设优势,机场自主研发空港疫智控系统、运用“PLC可编程序全自动控制系统”处理航空污水,实时在线监测污水水质和排放量,搭建“云智慧平台”,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全时段监控;杭州海关自行开发“空港通关在线系统”,配备自助申报一体机、一体化智能闸机,实现旅客信息核验、红外测温、流调排查、采样送检等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将数字赋能的创新手段应用于口岸更准确有效地保障人员健康,是杭州机场创卫工作中的特色与亮点,得到WHO专家的高度赞扬,建议各口岸在创卫中积极挖掘本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优势与特色,探索更科学高效的发展模式。
3.4 获取地方支持,推动主体责任
在我国成功创卫的空港口岸中,义乌机场是唯一一个在《2022年全国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中旅客吞吐量排序在35位之后,排名全国第75的中型机场,也是全国县级市首个国际卫生机场。义乌机场创卫中,义乌机场管理公司主动担负起创建主体责任,成立创卫工作专班并定期举办联席进度会议统筹创卫进度。义乌市政府有力主导,协调海关与义乌市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分局、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以及义乌市急救中心、义乌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印发实施义乌机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有力提升了口岸沟通协调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WHO专家组在实地测评时对义乌机场的创卫工作给出了极高评价,赞扬义乌机场作为中小型机场创卫的优秀代表,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范本。义乌机场的成功创卫也印证了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和激发口岸创建主体的创建能动性在创卫中的重要性。
3.5 强化创卫效应,助推城市发展
成功创卫并非终点,创卫中形成的工作机制体系与口岸日常业务息息相关,可以助推城市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化发展。宁波在创卫过程中将口岸与城市发展密切结合,“以港兴市”提升宁波港口国际竞争力[5]。宁波于2013年承办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研讨会,2018年举办国内首次世界卫生组织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网络论坛,社会效应良好[6],创卫也为口岸带来切实经济和环保效益[7],成为以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带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杭州机场创卫中口岸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升级完善的设施设备及协调机制全部应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有效控制了疫情经口岸传播。杭州海关与地方卫生健康、边检等部门形成的合作备忘录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及第4届亚残运会期间落实应用于入出境参赛人员健康状况等信息对接,为杭州圆满举办国际大型赛事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全球不少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仍难以完全达到WHO要求[8-9],随着创卫工作的推进、WHO观察员的来访参观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开展,我国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体现出中国积极为国际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而且可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0]。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sessment tool for core capacity requirements at designated airports, ports and ground crossings[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2] 曹挺, 许红标, 潘建英, 等. 建设国际卫生机场长效机制提升口岸疾病综合防控能力[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0, 33(3): 202-206.
[3] 花晓川, 张升, 裘炯良. 国际卫生港口创建中的公共卫生伦理学问题探析. 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浙江宁波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4: 415-418.
[4] 蔡光增, 蔡水狮, 郑朝晖, 等. 空港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的探索[J]. 口岸卫生控制, 2014, 19(1): 8-10.
[5] 王军, 周聪. 国际卫生港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J]. 宁波通讯, 2017, 17: 68.
[6] 白小虎, 王松. 宁波创建“国际卫生港”的社会效应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 14: 175-177.
[7] 胡健, 朱樟国. 投资卫生, 就是投资未来——记大榭港区通过国际卫生港复核认证一周年[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9, 7: 59-60.
[8] Ndoungué VF, Ngapagna AN, Kouadio SA, et al. Assessing core capacities for address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at designated points of entry in camero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BMC Public Health, 2022, 22(1): 2197.
[9] Bakari E, Frumence G. Challeng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2005) on Preven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xperience from Julius Nyere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Tanzania[J]. Global Health Action, 2013: 1654-9880.
[10] Liu B, Sun Y, Dong Q, et al. Strengthening core public health capacity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 (2005): Chinese less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5, 4(6): 381-386.
表1 我国国际卫生机场一览表
Table 1 List of international sanitary airports in China
序号 | 机场 | 通过验收时间* | 复核时间# | 所在地区 | 旅客吞吐量排序& |
1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2000.5.25 | 2006.12.6 | 东部 | 3 |
2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 2001.11.20 | 2008.12.25 | 东部 | 11 |
3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 2002.10.21 | 2008.12.25 | 东部 | 8 |
4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 2005.4.1 | 2008.12.25 | 东部 | 15 |
5 |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 2005.4.3 | 2008.12.25 | 东部 | 13 |
6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 2006.4.5 | 2016.11 | 东部 | 1 |
7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 2006.12.4 | 尚未复核 | 西部 | 6 |
8 |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 2008.4.25 | 尚未复核 | 东部 | 25 |
9 |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 2012.7.25 | 2016.11 | 东部 | 17 |
10 |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 2015.12.9 | 尚未复核 | 东部 | 32 |
11 |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 2016.11.10 | 尚未复核 | 东部 | 29 |
12 |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 2019.11.25 | 未满5年 | 西部 | 19 |
13 | 义乌机场 | 2019.11.29 | 未满5年 | 东部 | 75 |
14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 2023.9.6 | 未满5年 | 西部 | 4 |
15 |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 2023.9.7 | 未满5年 | 东部 | 5 |
注: *通过验收时间为机场通过WHO专家对国际卫生机场的考核验收签署测评报告时间; #2008年与2016年复核由WHO委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权负责, 各机场复核情况根据公开发布情况整理; &旅客吞吐量排序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进行.
表2 我国国际卫生港口一览表
Table 2 List of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rts in China
序号 | 港口 | 通过验收时间* | 复核时间# | 所在地区 |
1 | 江苏张家港港 | 2008.4.25 | 2015.12.11 | 东部 |
2 | 深圳盐田港 | 2008.4.27 | 尚未复核 | 东部 |
3 | 广东番禺南沙港区 | 2008.4.29 | 2016.11 | 东部 |
4 |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 | 2010.1.22 | 尚未复核 | 东部 |
5 | 宁波大榭港区 | 2011.3.3 | 2018.4 | 东部 |
6 |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 | 2012.7.25 | 尚未复核 | 东部 |
7 | 宁波穿山港区 | 2014.7.3 | 尚未复核 | 东部 |
8 | 宁波梅山港区 | 2014.7.3 | 尚未复核 | 东部 |
9 | 福州保税港区 | 2015.12.8 | 尚未复核 | 东部 |
10 | 宁波北仑港区 | 2016.11.10 | 尚未复核 | 东部 |
11 | 宁波镇海港区 | 2016.11.10 | 尚未复核 | 东部 |
注: *通过验收时间为港区通过WHO专家对国际卫生港口的考核验收签署测评报告时间; #2016年复核由WHO委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权负责, 各港区复核情况根据公开发布情况整理.
表3 全国对外开放口岸及国际卫生港分布表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points of entry and international sanitary points in China
划分 | 航空口岸 | 水运口岸 | 陆路口岸 | 所有口岸 | |||||||||||
(个) | 数量 (个) | (%) | (个) | 数量 (个)* | (%) | (个) | 国际卫生陆路口岸数量 (个) | (%) | (个) | 数量 (个) | (%) | ||||
东部地区 | 35 | 12 | 34.29 | 88 | 7 | 7.95 | 18 | 0 | 0 | 141 | 19 | 13.48 | |||
西部地区 | 27 | 3 | 11.11 | 10 | 0 | 0 | 58 | 0 | 0 | 95 | 3 | 3.16 | |||
中部地区 | 13 | 0 | 0 | 9 | 0 | 0 | 1 | 0 | 0 | 23 | 0 | 0 | |||
东北地区 | 8 | 0 | 0 | 22 | 0 | 0 | 26 | 0 | 0 | 56 | 0 | 0 | |||
总计 | 83 | 15 | 18.07 | 129 | 7 | 5.43 | 103 | 0 | 0 | 315 | 22 | 6.98 |
注: *为对应水运口岸总数, 此处国际卫生港口数量以口岸进行统计, 与表2以港区进行统计有所区别.
表4 杭州机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提升汇总表
Table 4 Summary of improvement in public health core capacity of Hangzh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序号 | 项目 | 主要内容 |
1 | 口岸沟通协调、联防联控机制 | 杭州市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牵头下发《杭州机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沟通口岸相关单位,统筹杭州机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口岸主管当局与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边检等多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完善常态化协同机制与应急处置机制。 |
2 | 传染病监测控制、交通工具检疫查验 | 新建T4航站楼检疫廊桥、检疫机位、负压隔离室等基础设施,建立完善与地方卫生部门的输入性病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人员、入出境交通工具的风险分析与防控,坚持“多病共防”,将数字化改革应用于“一码通关”等场景,实现智慧防控。 |
3 | 医疗急救能力 | 将机场急救中心纳入杭州市120急救体系,新建5个机场医疗急救室,配置先进急救设备及专业人员;制定航空紧急事件等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与杭州市卫健委、邵逸夫医院、省儿童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签署应急救援互助协议,提升院前急救和传染病疑似病例的紧急转运能力。 |
4 | 口岸饮用水卫生 | 改建机场二次供水站,配备自动加氯及余氯实时监测设备,新建航空器供水站和水质检测自检实验室,在候机楼内增设直饮水设备,完善涵盖机场自检、海关监督抽检、第三方检测的综合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
5 | 口岸食品卫生 | 完善口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日常监督抽检计划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合理选址并设计新建的厦门航空杭州配餐部、重建的汉莎航空配餐公司等的生产流程及布局,督促航空配餐企业积极通过国际认证,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
5 | 固体、液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 新建航空垃圾存放场、将口岸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纳入市政处置系统;新建航空污水处理站和医疗污水处理站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新建医疗污水前处理设备;完善高风险废弃物处理流程。 |
6 | 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 | 完善机场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体系,增加投入将机场围界外400 m范围纳入日常病媒生物监测控制,改建机场病媒生物实验室,配置病媒生物鉴定检测仪器设备,搭建机场初级病媒生物鉴定+杭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病媒鉴定及病原体检测的实验室架构。 |
7 | 实验室技术支持 | 建立机场综合实验室为主体、杭州海关实验室为支柱、地方实验室为延伸的三级实验室网络体系,提升口岸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饮用水及食品理化检测、病媒生物鉴定、空气质量及微小气候检测、动物疫病的确诊等实验室技术支撑水平。 |
8 |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 将杭州机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下发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口岸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演练,积极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