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11—202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分析
作者:林洁 梁也 黄英财 黄夏宁
林洁 梁也 黄英财 黄夏宁
摘 要 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本地感染病例逐年减少,至2017年,我国实现了本土零病例目标,但每年仍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随着国际交流增加,我国面临输入性疟疾防控新挑战。一方面,公民赴疟疾流行区频繁,感染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来自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可能传播疟疾。因此,需加强监测、预防和控制,包括强化出入境健康检查、疫情监测,完善诊治流程,并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本文就2011—2021年我国部分省份及直辖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掌握我国疟疾疫情特征、评估风险、制定精准防控策略、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以及维持消除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疟疾;输入性疟疾;输入性病例;预防和控制
Analysis of Imported Malaria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
LIN Jie 1 LIANG Ye 1 HUANG Ying-Cai 2 HUANG Xia-Ning 1*
Abstract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malaria elimination action plan in 2010, China has seen a gradual reduction in locally acquired cases, achieving the goal of zero indigenous cases by 2017. However, reports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continue annually. With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China faces new challe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ed malaria. On one hand, the risk of infection increases as citizens frequently travel to malaria-endemic areas; on the other hand, individuals from these areas may spread malari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enhancing health checks at entry and exit points, epidemic monitoring, improv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malaria in som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aria in China, assessing risks, formulating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preventing the re-transmission of imported malaria, and maintaining the state of elimination.
Keywords malaria; imported malaria; imported c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疟疾、艾滋病、结核病是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1],减轻疟疾的疾病负担已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2017年后,我国实现了本土零病例目标。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频繁,每年病例数量持续上升[2-3]。输入性疟疾是指发病前1~3个月有境外疟疾流行地区流动史,且有明确境外感染证据的症疾病例[4]。如何科学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现阶段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输入性疟疾”为关键词查阅在科技核心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并筛选关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道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围绕病例来源、感染虫种构成、发病时间分布、患者性别与年龄比例分布,以及患者职业分布进行阐述。以部分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为分析对象,包括北京(2011—2017年)[5-6]、安徽(2012—2017年)[7-8]、湖北(2011—2021年)[9-11]、河南(2012—2019年)[12-14]、河北(2011—2019年)[15]、广西(2011~2018年)[16-18]、甘肃(2016—2022年)[19]、江苏(2011~2016年)[20-21]、重庆(2011~2019年)[4, 22-23]、广东(2011—2019年)[24]、福建(2011—2021年)[25-27]与贵州[28]。
1 病例来源
基于上述纳入文献中的数据进行统计[5-27],输入性疟疾主要来源于非洲地区,包括尼日利亚、安哥拉、乌干达、刚果(金)、赤道几内亚、乍得等国家。其次是东南亚地区,包括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国家。究其原因,非洲由于常年高温,只有雨季和旱季,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传播风险国家总数中,非洲地区的疟疾传播风险国家数量占比接近50%,非洲地区近年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非洲地区疟疾传播高风险人数逐年增加,2010—2019年增幅为各洲际之首[3-6, 8, 18, 24, 27, 29]。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部分非洲欠发达国家,本就面临着卫生资源匮乏、医疗设施落后等问题,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卫生系统的负担,导致疟疾等其他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工作受到影响。另外,东南亚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常年湿热多雨,适宜蚊虫生存繁殖,以上因素均可促使疟疾传播和暴发。
2 感染虫种构成
疟原虫主要分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型疟原虫。在本文分析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输入性疟疾各种疟原虫构成中,以恶性疟感染占比最高,各地报道占比超过50%,甚至超过60%;其次是间日疟,继而是三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者,感染虫种构成总体上与文献报道的全国范围内的输入性疟原虫种构成一致[3-6, 8-9, 11-19, 21-27]。
3 时间分布
尽管全年各月份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部分省份(如河北)在两个特定时间段内出现了发病高峰。首个高峰期出现在1月至2月间,这一现象可能与春节前大量务工人员入境有关。第二个较为显著的高峰期则在5月至7月间,这可能与劳务人员在工期结束后集体返乡,以及旅游季后归国的情况相关[15]。
4 性别与年龄比例分布
从性别层面看,患者以男性为主,纳入研究区域的输入性疟疾患者,均以男性患者为主,达90%左右(表1)。从年龄分布来看,均以青壮年(20~50岁)为主,即大多数为有劳动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达80%以上[3-6, 8-9, 11-19, 21-27]。
5 患者职业分布
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患者中,干部职员占据最高比例;广东以商业服务行业人员的数量居于首位;而在其他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农民工人数占比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技术工人(表2)。其主要原因在于,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前往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多数从事外交、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工作。相较之下,广州地区则有大量非洲籍人士频繁往返,其中在商务贸易领域,特别是服装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体;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从事架桥、开矿、修路、建水电站等建筑行业[5-27]。
表2 我国部分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中职业占比前三位
Table 2 Proportion of the top three occupations among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select regions of China
地区 | 时间 | 职业排名前三位 |
湖北 | 2015—2019年 | 工人、农民、民工[9] |
北京 | 2005—2011年 | 干部职员、工人、农民[5] |
重庆 | 2011—2015年 | 农民工、技术工人、学生[23] |
贵州 | 2012—2018年 | 工人、农民、民工[28] |
6 启示与建议
基于本次分析纳入的参考文献来看,我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具备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发现、诊断、处置和有效治疗的能力。目前疟疾诊断方法的“金标准”是以光学显微镜检测姬氏染色的厚、薄血膜,镜检疟原虫。但该方法存在耗时长、易造成误判等缺点。为提高疟疾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建议推广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开展实验室检测。此外,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适合在口岸等需要大规模快速筛查的场合使用[30]。
在疟疾蚊媒控制方面,海关等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口岸区域、进境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的蚊媒监测,严格执行卫生监督措施,以降低蚊媒输入和在口岸孳生的风险。同时,建议海关进一步强化“关口前移”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全球重点疟疾疫情区域的预警监测[29]。还应进一步深化与地方部门的联防联控合作,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培养,实现实验室检测资源的共享互助,确保高风险出入境人员信息的顺畅互通。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处置能力,有效防范疟疾的传播和扩散[31]。
参考文献
[1] BOURZAC K. Infectious disease: Beating the big three [J]. Nature, 2014, 507(7490): S4-7.
[2] TAO Z, XIAN X, JINGJING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overseas imported malaria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5 [J].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 14(2): 63.
[3]范相博, 王松旺, 裴迎新, 等. 2011—2016年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疾病监测, 2019, 34(10): 899-904.
[4]罗飞, 周爽, 袁熠, 等. 重庆市2016—2019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J]. 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1): 74-8.
[5]何战英, 王小梅, 李旭, 等. 2005—2011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现状[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 10(4): 225-7.
[6]何战英, 王小梅, 吴文婷, 等. 2012—2017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 17(1): 10-3.
[7]张滔, 许娴, 姜静静, 等. 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及重症病例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6): 704-9.
[8]张滔, 许娴, 姜静静, 等. 2013—2015年安徽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 14(2): 63-6+70.
[9]吴冬妮, 夏菁, 孙凌聪, 等. 湖北省2015—2019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J]. 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1): 19-23.
[10]黄光全, 胡乐群, 张华勋, 等. 湖北省输入性疟疾发病态势及防控措施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12): 1490-3.
[11]吴冬妮, 夏菁, 董小蓉, 等. 2014—2021年湖北省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热带医学杂志, 2023, 23(7): 1030-3.
[12]杨成运, 钱丹, 鲁德领, 等. 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1): 43-7+54.
[13]杨成运, 钱丹, 鲁德领, 等. 2016—2018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5): 619-22.
[14]杨成运, 钱丹, 陈伟奇, 等. 2012—2014年河南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 28(4): 444-6.
[15]冯宁宁, 陶薇, 冯彤, 等. 2011—2019年河北省疟疾疫情分析 [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6): 786-93.
[16]林康明, 黎军, 杨益超, 等.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 28(6): 692-695.
[17]林康明, 黎军, 韦树娇, 等.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及防控策略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 31(3): 315-318.
[18]林康明, 黎军, 杨益超, 等. 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3): 2439-2442.
[19]杨国兵, 何爱伟, 杨成明, 等. 2016—2022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5): 254-257.
[20]刘耀宝, 曹俊, 周华云, 等. 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 25(1): 44-47.
[21]曹园园, 王伟明, 周华云, 等. 江苏省2014—2016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2): 218-221.
[22]谭妍, 李志峰, 凌华, 等. 2015年重庆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分析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3): 374-376.
[23]罗飞, 周爽, 袁熠, 等. 2011—2015年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3): 310-314.
[24]陈经雕, 林荣幸, 邓卓晖, 等. 2011—2019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 18(4): 197-201.
[25]欧阳榕, 陈朱云, 谢汉国, 等. 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控策略 [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 35(4): 359-362.
[26]肖丽贞, 欧阳榕, 陈朱云, 等. 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 38(10): 910-915.
[27]欧阳榕, 张山鹰, 陈朱云, 等. 福建省2015—2019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1): 11-14.
[28]周光荣, 龙琴英, 袁有树, 等. 2012—2018年贵州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16): 2921-4.
[29]胡学锋, 吴霜, 翁贇琦, 等. 疟疾全球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疫情分析 [J]. 疾病监测, 2021, 36(10): 1057-1062.
[30]曹继红, 张子龙, 李深伟, 等. 高通量基因芯片在口岸疟原虫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61-65.
[31]聂维忠, 聂晨辉, 沙玉彪. 贯彻《生物安全法》,强化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国门生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J]. 口岸卫生控制, 2022, 27(1): 16-20.
基金项目:海关总署科研项目(2019HK136、2021HK190);南宁海关科研项目(2023NNHG07);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NMKT002)
第一作者:林洁(1981—),女,汉族,广东普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卫生检疫工作,E-mail: 6761774@qq.com
通信作者:黄夏宁(1985—),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卫生检疫工作,E-mail: 397893122@qq.com
1. 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南宁海关口岸门诊部) 南宁 530021
2. 东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东兴 538100
1. Guangxi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re (Port Clinic of Nanning Customs District), Nanning 530021
2. Dongxing Customs Integrated Technical Service Centre, Dongxing 538100
表1 我国部分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性别比例
Table 1 Gender ratio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select regions of China
地区 | 年份 | (例) | (例) | (男∶女) |
北京 | 2005—2011 | 387 | 65 | 5.95∶1 |
2012—2017 | 473 | 32 | 14.78∶1 | |
湖北 | 2014—2021 | 111 | 4 | 27.75∶1 |
2015—2019 | 621 | 24 | 25.90∶1 | |
重庆 | 2011—2015 | 137 | 11 | 12.45∶1 |
福建 | 2011—2017 | 570 | 62 | 9.20∶1 |
广东 | 2011—2019 | 1162 | 362 | 3.21∶1 |
广西 | 2011—2018 | 2889 | 55 | 52.53∶1 |
河南 | 2012—2014 | 469 | 7 | 67.00∶1 |
安徽 | 2013—2015 | 467 | 8 | 58.38∶1 |
贵州 | 2012—2018 | 152 | 12 | 12.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