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科学普及赋能海关现代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影 杨宇
刘影 杨宇
刘 影 1 杨 宇 2
摘 要 本文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科学普及的新要求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科学普及与海关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以海关现代化目标引领新时代海关科普创新发展的方向路径,系统阐释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内涵范畴,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对海关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以新时代海关科普全面赋能海关现代化的愿景目标。
关键词 科学普及;创新发展;海关现代化
The Rol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Empowe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ustoms
L IU Ying 1 YANG Yu 2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customs modernization, proposes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lead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stom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goal of customs modernization,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scope of custom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sets the vision of empowe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ustoms throug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ustoms modernization
科学普及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公众的科技认知,推广使用先进科技工具,宣传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前沿问题,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科普事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海关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海关应该如何发展自身的科普事业,切实发挥科普对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赋能海关现代化发展,成为新时代海关工作亟须思考的一项课题。
1 海关科普与海关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1.1 海关科普是海关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
1.1.1 科普是有效提升海关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的密集活跃期[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创新悄然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海关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紧跟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在自身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能力和具备终身学习习惯的高素质人才,这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要求高度契合。教育可以培育科技人才,人才推动产生科技成果,成果进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而海关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先进技术支撑、较高科学素质的人群和创新文化,恰恰都离不开科学普及作用的发挥。
1.1.2 科普是有效辅助海关正面监管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从传统的大宗贸易逐步发展为贸易、旅客、邮包快件等多元并存的丰富渠道,给海关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关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智能监管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宣传辅助海关正面监管,通过集科学知识、普法知识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特定群体分别以讲解、动画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生动有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传播,在寓教于乐中有效引导社会公民知晓海关执法背后的科学道理和重大意义,主动理解、配合、支持海关执法把关,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自觉形成一道国家、社会、人民共筑的国门安全的坚实防线。
1.1.3 科普是有效提升海关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海关工作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愈加紧密,让社会大众走进海关、了解海关,有助于增强海关的公信力,获得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促进海关事业更好发展。依托海关公益科普这一公众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宣教、展示和体验等活动,直观地向公众展现先进科学技术在海关工作中的运用和取得的成果,在引导社会公众了解海关科技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人民海关为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效提升海关的社会影响力。
1.2 海关现代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国海关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广泛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地基,必须牢牢抓实,而且往往能在重要节点起到关键作用,这与国家重视人才自主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是一致的。
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才培育放在突出位置,并且指出人才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那么海关现代化也需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系统内外广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尊重人才的创新环境,形成崇尚科学、万众创新的良好风尚,让每一个海关基层工作者都能从自身工作出发想办法、出主意,走好落实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的基层“最后一公里”。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现代化既要提升海关自身为国把关的现代化水平,也要提升海关服务经济和社会的成效和质量,这就涉及到社会共治监管理念的转变,要从单一的海关监管逐渐升级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这就要依赖进出口企业、出入境公民对海关执法的正确认同,使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科学普及便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阐述海关执法背后的科学道理使社会公众深刻理解海关执法为民的本质属性,进而有效参与到共治中来。
可以看出,无论是海关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还是海关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需要科学普及的大面积介入。海关科普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海关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水平,但二者如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一项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楚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2 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1 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内涵
新时代海关科普首先应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牢牢把握海关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特征与新内涵,以夯实海关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根基为目标,面向社会关注、面向人才培育、面向海关发展,广泛普及海关科技知识,弘扬海关科学精神,传播海关科学思想,展示海关科技成果。通过海关科普,为海关内外各群体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向社会展示海关领域运用的相关先进技术,辅助公众建立起科学理念和善学善用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从而助力提升全社会公民科学素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众所周知,科普工作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形成科技创新文化、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3],而人才、文化和科技实力,也恰恰是在实现海关现代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三个要素。新时代海关科普,可以充分发挥党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万众创新的人民优势,在海关总署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推广形成“科技部门统筹规划+业务创新主体广泛传播+海关全体共同参与行动”的工作格局,形成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全面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2.2 新时代海关科普的特点
(1)面向社会关注。海关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关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联度高的海关科技应用及成果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心,为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问提供有效的科学供给。聚焦出入境旅客、消费者等各类公众群体对掌握海关科技知识的现实需求,在内容方面不断丰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联紧密的海关科普资源,既有效涵盖全球贸易变化中的海关政策知识,也要展现出海关政策制定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和家国情怀。
(2)面向人才培育。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求,便能理解科普是人才培育重要基础的底层逻辑[4]。新时代海关科普要积极面向海关人才培育,一方面能够为智慧海关建设需要的高精尖海关科技人才队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能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培育一大批热爱科学、熟悉技术的基层科技推广应用人才。
(3)面向海关发展。新时代海关科普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理念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逐步健全完善符合海关实际的科普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海关科普工作管理模式,要把海关科普与口岸一线执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5],不局限于现有的科普基地和科普场馆,而是在业务窗口、口岸一线等海关业务现场全面打造科普微场馆,突出科普与海关业务的深度融合[6],使得科普工作系统化、网络化、社会化,增强科普工作服务海关发展的社会影响力。
2.3 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实现方式
2.3.1 科普内容现代化
新时代海关科普包括海关各业务条线、通关政策、检验检测经验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包括海关先进监管装备、科学监管理念等成果展示,是一个集科学知识、科技成果、创新文化于一体的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海关科普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跟随时代变化、国民需求和海关现代化进展进行经常性迭代升级,这就要求建构一支稳定的科普工作队伍和一个专业的海关科普知识输出渠道。
2.3.2 科普体制机制现代化
对海关科普发展来说,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科普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一套完备高效的制度保障工作体系。例如,依托现有的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技术机构)科技管理组织架构,在海关内部探索建立以科技工作者为核心、向基层纵深、“下沉到底”的多级联动科普工作机制,为科普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持和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科普力量,深层融入地方科普体系,进一步拓展海关科普在基础研究、机制设计和建设实践等方面的思路措施,横向与纵向贯通起来,通过高效的政策供给和组织保障激励科普工作者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2.3.3 科普手段方式现代化
要广泛运用新时代宣传普及、教育传播等领域的新方式方法,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平台[7],营造将学习科学技术作为长久兴趣爱好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充分注重高精尖人才的科技需求,运用顺应数据时代规律的方式和方法,为智慧海关建设的高精尖人才提供充分科学供给,通过精准画像,捕获并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体系化、及时化、泛在化的立体科普服务。要推动海关科技成果的全社会共享,把海关丰富的检验检测经验等科学知识及时广泛向公众普及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海关科普工作的获得感。
3 新时代海关科普的建构路径
3.1 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对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和智慧海关建设本领方面的需求,充分尊重个体的求知欲望、思想理念、价值体系和文化习惯。把海关科普内容深度融入到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去,关注特殊群体科普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普进校园、进乡村、进商圈、进社区等公益科普活动,服务社会人民群众有效增长国门生物安全、消费品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海关科学知识。
3.2 坚持协同高效
做好海关科普的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完善海关科普工作制度、组织架构[8],注重海关科普工作的法治性和规范性,不断完善制度性保障,同时推动科普与海关核心业务体系同频共振、协调联动和共促发展,不断扩大海关科普的能力和影响力。
3.3 坚持行稳致远
建立运用科普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先进的、向上的海关科学文化,通过开展层次丰富、形式新颖、范围广泛的海关科普教育和培训,激发科学热情、培育科学理念。通过加强对海关先进科技应用成果的展示,引导其通过运用科学思维、科学路径解决现实工作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3.4 坚持合作创新
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断升级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普理念的变革,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社会机构等先进科普单位的合作交流,结合海关自身实际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海关科普工作机制。根据海关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针对各业务领域、办公条线的科技创新与科普现状、问题、需求,建成一套具有海关职能特色优势的科普资源平台。
4 以科普赋能海关发展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4.1 充分满足公众需求
海关科普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科普设施、内容供给、手段方式实现全面现代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科普学习平台,持续输出稳定优质的科普资源内容,满足海关内外各类群体对科学供给的现实需求。提升科普活动设置的用户视角和体验效果,带动公众提升科学知识储备和科学认知,以增强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完善以科普促进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技术培育的长效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和培训,激发公众的科学热情,以及对科学创新的信任与支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体系建设完备高效
进一步建立健全海关科普制度体系,在科普工作上实现整体谋划、协作推进、高效决策和及时响应;海关内各相关部门完善协作机制、实行资源共享;促使团体、公众等各参与方开展科普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激活,科普基础设施保障、人才保障和科技资源保障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转化和展示机制将更加高效与规范[9]。
4.3 科学文化厚植人心
海关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整体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和整体科学素养大幅提高,符合海关现代化建设需求,科学精神成为重要价值导向,鼓励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海关关员参与智慧海关建设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增加,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海关参与创新的群体持续扩大。
5 结语
科普工作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也是其两翼的关键一翼,在营造科学氛围、激励创新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10],新时代海关科普工作还需不断发展完善,与海关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使科技赋能从技术工作者的一支涓涓细流汇聚成整支队伍的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挺.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J]. 科普研究, 2022, 17(5): 5-12.
[2]王莉莉. 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J]. 中国对外贸易, 2022(9): 12-14.
[3]刘华东. 把科普放在与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N]. 光明日报, 2022-09-08(010).
[4]白春礼. 把人才培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N]. 中国科学报, 2012-12-15(002).
[5]张雅杰, 孟雷, 孙小晰. 智慧海关建设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 中国海关, 2023(10): 88-89.
[6]柴莱, 金燕. 我国“智慧口岸”发展建设现状及思考[J]. 中国商论, 2023(8): 127-130.
[7]马晓琳. 公共文化服务科普工作点亮群众文化生活[J]. 文化产业, 2024(21): 13-15.
[8]刘润达, 胡睿. 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发展体系探讨[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 56(1): 24-30.
[9]丁仲丽. 新媒体时代科普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传播, 2024, 16(6): 31-36.
[10]刘婧一. 科技人力资源科普化的现状与建议——以我国五省市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为例[J]. 今日科苑, 2022(9): 57-70.
本论文由1+X合作单位资助
第一作者:刘影(1990—),女,汉族,吉林四平人,本科,主要从事科普管理工作,E-mail: 115705638@qq.com
1. 重庆海关 重庆 401147
2.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6
1. Chongqing Customs, Chongqing 401147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Customs, Beijing 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