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进出口假发商品的归类及典型特征识别技术
作者:张书敏 黄水萍 张烈远 俞凌云 丁友超
张书敏 黄水萍 张烈远 俞凌云 丁友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假发在全球时尚与文化中的需求迅速增长,假发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假发商品在材质、工艺和用途方面存在多样性,其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和监管面临一定挑战。本文针对假发商品的归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假发商品的典型特征与识别技术,可为假发商品的归类和海关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假发;商品归类;进出口监管;典型特征;识别技术
Classification and Typical Featur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orted and Exported Wig Products
ZHANG Shu-Min1 HUANG Shui-Ping2 ZHANG Lie-Yuan1
YU Ling-Yun3 DING You-Chao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demand for wig products in global fashion and culture,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cale of wig products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wigs in terms of materials, craftsmanship, and applica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imported and exported wig products face certain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risks associated with wig products, explores the typical features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wigs,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ustoms control of wig products.
Keywords wigs; commodity classification; import and export control; typical feature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近年来,随着时尚趋势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假发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了相关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1-3]。然而,由于假发在材质、工艺和用途上存在多样性,其商品归类及监管工作也面临新的复杂性与挑战。根据《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2022年版) [4],假发商品可以分为假发原料和假发制品。假发原料包括人发、动物毛和合成纤维;假发制品是指通过假发原料制成的可供佩戴或装饰的成品,按用途可分为个人打扮及舞台表演用假发、玩偶用假发和节日狂欢用假发。不同材质、工艺和用途的假发商品在《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2024)》[5]中归入不同的商品编号,对应的进口税率、监管条件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商品归类直接影响税收的确定、进出口通关的合规性以及后续的质量安全监管[6-9]。因此,准确进行假发商品的归类与典型特征识别,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合规性和税收征管的精确性,还能够为进出口贸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对进出口假发商品的归类难点及其识别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分析不同加工程度、材质和用途的假发商品的归类以及典型特征,旨在为进出口假发商品的监管和归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进出口假发商品的归类
1.1 假发原料的归类
假发原料是指用于制造假发的基础材料,包括经过初步处理或未处理的人发、动物毛和各种合成纤维。根据《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2022年版) [4]和《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2024)》[5]的相关规定,假发原料可以归入商品编号05010000、51021990、51053990或67030000。每个商品编号对应的商品名称和监管条件见表1。
表1 假发原料的进口税率及监管条件
Table 1 Import tax rates and regulatory conditions for wig raw materials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监管条件 |
05010000 | 废人发 | 出境检验检疫 |
51021990 | 其他未梳的动物细毛 | 出入境检验检疫 |
51053990 | 其他已梳的动物细毛 | 出入境检验检疫 |
67030000 | 羊毛、其他动物毛或其他纺织材料 | 无 |
假发原料的归类难点主要体现在天然材质原料(如人发和动物毛)的加工处理程度上,不同加工程度的假发原料在监管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商品编号05010000项下的人发未经任何加工处理或仅经过简单清洗,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商品。商品编号51021990或51053990项下的动物毛未经加工处理或仅经过初步梳理,可能携带病原体,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而商品编号67030000项下的人发和动物毛则须经过梳理或其他方法加工处理,不需要特别的监管条件。
根据《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的规定,商品编号05010000项下的未经加工的人发(不论是否洗涤)及废人发,属于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尽管该目录已废止,但归入05010000项下的此类人发仍被视为固体废物。自2021年1月1日起,《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实施,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值得注意的是,《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2002年版)在品目6703中将“梳理”定义为每根头发按发根和发梢进行整理,并规定仅按长度分拣但未按发根和发梢整理的人发应归入品目0501。然而这种按发根和发梢整理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仅适用于高品质假发原料,有助于防止假发打结。在纺织工业中,“梳理”一般指使用专门的工具对纤维进行处理,清除其中的短纤维和杂质,确保纤维排列的整齐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是纺织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具体到发制品行业中,“梳理”一般是指经过泡洗、分拣后用工具将发丝捋顺、整理捆扎成束、一端拍平等加工,去除杂质、短丝,使发丝更加顺滑,规格一致。基于上述情况,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考虑行业实际,将经过泡洗和长度分拣等方法加工但未按发根发梢整理的人发归入商品编号67030000。同时,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明确人发原料的技术要求,为行业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1.2 假发制品的归类
假发制品是指通过假发原料制成的可供佩戴或装饰的成品,按材质可分为人发、化学纤维和动物毛。人发制假发因其自然的外观和舒适的佩戴体验,备受高端市场青睐;而化学纤维假发由于价格实惠、样式多样,深受大众市场的欢迎。假发制品按用途可分为个人打扮及舞台表演用假发、玩偶用假发和节日狂欢用假发。不同类型假发的商品编号和进口税率因材质和用途的不同而各异,最惠国税率范围在0%~8%之间。表2总结了各种假发制品的商品编号、商品名称、最惠国进口税率,以及相应的材质和用途。
假发制品的进口税率因材质和用途而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商品编号67041100、67041900、67042000和67049000对应的是个人打扮及舞台表演用假发,材质分别为化学纤维、人发和动物毛,进口税率为6%或8%。其中,人发制假发(商品编号67042000)的税率为6%。相比之下,商品编号95030029和95059000的进口税率为0%,分别对应玩偶用假发和节日狂欢用假发,这类假发通常使用价格较低的化学纤维作为主要材质。因此,在归类过程中,可能由于用途和材质的差异性而产生混淆。此外,假发原料与制品的区分也需要特别注意。鉴于假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不同类型假发在关税和监管条件上的差异,准确识别并科学归类假发显得尤为重要。
2 假发商品的典型特征及其识别技术
2.1 进口人发固体废物的典型特征及其识别技术
本文依据《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2022年版)[4]、GB 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T 41637—2022《发制品 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10-11],并结合实际工作案例,系统总结了进口人发固体废物的典型特征及其识别技术。
(1)未按长度整理。进口人发通常经过整理,形成一端平齐、按不同长度分档捆扎的发束或发把,称为“档发”(图1)。每种长度的发束应具备一致的规格要求,以便进一步加工制作假发。如果进口人发长短不一、杂乱无章,则其可能是回收的人发或是人发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图2),无法直接用于制作假发,这类材料无利用价值,应被认定为固体废物。识别时可通过对发束的长度和排列方式进行目视检验,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混杂现象。
图1 按长度整理的人发
Fig.1 Human hair sorted by length
图2 未按长度整理的人发
Fig.2 Human hair not sorted by length
(2)未经加工处理。未经加工处理的人发可能成为传播病菌和寄生虫的媒介。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人发易滋生虱、蜱等寄生虫。识别时,可采用目视法,将样品平铺在白纸上,并借助放大镜观察是否存在虫卵(如虱、蜱等)。此外,人发还可能携带多种致病菌,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存在较大的公共卫生风险。为此,可按照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12]进行致病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尤其是未经消毒处理的人发,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应予以高度关注。
2.2 不同材质假发的典型特征及其识别技术
假发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人发、化学纤维以及动物毛。不同材料制成的假发的商品编码可能不同,对应的税率也不同(表2)。人发和动物毛在成分上相似,都由角质蛋白构成,虽然可以通过毛发的显微特征来区分不同物种,例如鳞片结构的差异,但是这种微观鉴别需要一定的经验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假发在制作过程中会经过漂白、染色等化学处理,大部分鳞片结构已经被破坏,无法通过表面的微观特征来鉴别(图3)。化学纤维有别于人发和动物毛,主要包括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酯和聚丙烯,其成分与人发和动物毛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文参考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13-14],通过燃烧法和溶解法可有效鉴别化学纤维与人和动物毛发,见表3。人和动物毛发同属蛋白质纤维,二者的燃烧和溶解特性较为相似,均在靠近火焰时出现卷曲、熔融,燃烧时散发烧焦蛋白质的气味,残留物呈松脆的黑色焦炭状。人发和动物毛发均有可能具有髓腔。化学纤维的燃烧特性表现为熔融后收缩,接触火焰时伴随黑烟冒出,燃烧残留物为硬质团块。同时,这些化学纤维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时不溶解,这与蛋白质纤维的快速溶解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
表3 不同材质假发的典型特征
Table 3 Typical features of wig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假发材质 | 典型特征 |
人发、动物毛 | 溶解特性: 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时迅速溶解 |
化学纤维 | 溶解特性: 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时不溶解 |
2.3 不同用途假发制品的典型特征
根据用途的不同,假发制品可分为个人打扮及舞台表演用假发、玩偶用假发和节日狂欢用假发。各类假发制品在材料、工艺及使用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特征总结见表4。
表4 不同用途假发制品的典型特征
Table 4 Typical features of wig produc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用途 | 典型特征 |
舞台表演 | 特点: 耐用、佩戴舒适, 发根和发梢处理精细, 适合长期使用 |
玩偶用假发 | 特点: 仿真度要求低, 主要为一次性或短期使用 |
节日狂欢用假发 | 特点: 视觉冲击力强, 使用周期短, 适合一次性活动或表演场合 |
2.4 假发原料与制品的差异性特征
假发原料包括人发、化学纤维及动物毛,这些原料虽然经过基本处理但尚未形成最终使用的产品。相比之下,假发制品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设计,成为具体的商品形式,如头套、发块、发辫和发条等,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装饰或表演。表5总结了假发原料与制品的典型特征,从外形、用途和加工细节等方面展示了两者的区别。这些特征不仅为商品分类和识别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进出口环节中的归类判断奠定了基础。
表5 假发制品与原料典型特征
Table 5 Typical features of wig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类型 | 典型特征 | |
假发制品 | 头套 | 具有帽底结构, 能够覆盖整个头部的发制品. |
发块 | 具有帽底结构, 按照头部不同部位、不同尺寸制成的块状发制品, 适用于部分覆盖头部, 增强整体发型效果. | |
发辫 | 通过编织发丝制成的辫状发制品. | |
发条 | 将发丝整齐排列、连结形成的发制品, 主要用于增厚、加长发量或装饰头发. | |
假发原料 | 按不同长度分档捆扎.未经复杂加工, 但具备基本的形态特征. |
3 结语
假发商品的进出口归类及其典型特征的识别对保障国际贸易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假发原料和制品在加工程度、材质、用途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本文系统总结了各类假发的典型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可为准确进行假发商品归类提供参考,不仅有助于提升税收征管的精确性,还能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未来,随着假发商品贸易量的进一步增加,相关商品归类和识别技术将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对进口假发商品的监管。同时,企业也应遵循国际规范和标准,确保假发商品质量合格,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默默. 我国发制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刘晓, 金花.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 对外经贸, 2019, (9): 10-13+36.
[3]周芃, 周兆懿, 黄怡婧.国内外发制品标准及检测前沿技术综述[J]. 合成纤维, 2024, 53(6): 48-50+59. DOI:10.16090/j.cnki.hcxw.2024.06.019.
[4] 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 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 (2022年版)[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2: 27-42+879-881+1456-1465.
[5]《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编写组. 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2024)[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 194+740+894-896+1358-1362.
[6]龚卓, 靳阳, 杜鹏. 头发丝儿上的走私[J]. 中国海关, 2021(3): 62-63.
[7]高志强, 汪琳, 蒲静, 等. 荧光定量PCR对进口人发的归类化验研究[J].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2, 4(9): 9-14.
[8]黄可, 王慧, 潘生林, 等. 石墨商品归类化验的关键点分析[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4, 6(2): 47-52.
[9]尹桂林, 牛增元, 张继东, 等. 进口润滑油商品归类及涉税风险探析[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2, 4(2): 50-55.
[10] GB 34330—2017.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7.
[11] GB/T 41637—2022. 发制品 通用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
[12]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3] FZ/T 01057.2—200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14] FZ/T 01057.4—200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4部分: 溶解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基金项目:海关总署科研项目(2022HK139)
第一作者:张书敏(1984—),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商品检验工作,E-mail: 307603732@qq.com
通信作者:丁友超(1977—),男,汉族,江苏泗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纺织品检测技术研究工作,E-mail: michaeldyc@163.com
1. 南昌海关技术中心 南昌 330000
2. 国家发制品及护发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许昌 461000
3. 成都海关技术中心 成都 610041
4.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南京 210019
1. Technology Center of Nanchang Customs District, Nanchang 330000
2.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Hair Products and Hair Care Products, Xuchang 461000
3. Technology Center of Chengdu Customs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4. Nanjing Customs Industrial Products Testing Center, Nanjing 210019
表2 进口假发制品税率以及对应的材质和用途
Table 2 Tax rates on imported wig produc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s and uses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最惠国进口税率 (%) | 对应的假发材质 | 对应的假发用途 |
67041100 | 合成纤维纺织材料制整头假发 | 8 | 化学纤维 | 个人打扮及舞台表演用假发 |
67041900 | 合成纤维纺织材料制其他假发、须等 | 8 | ||
67042000 | 人发制假发、须、眉及类似品 | 6 | 人发 | |
67049000 | 其他材料制假发、须、眉及类似品 | 8 | 动物毛 | |
95030029 | 其他玩偶,不论是否着装 | 0 | 化学纤维 | 玩偶用假发 |
95059000 | 其他节日用品或娱乐用品 | 0 | 节日狂欢用假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