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浅议马尔堡病毒病及其口岸防控对策
作者:蔡丽萍 胡学锋 冯进 耿合员
蔡丽萍 胡学锋 冯进 耿合员
摘 要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MARV)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可感染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导致马尔堡病毒病(Marburg Virus Disease,MVD)。尽管我国尚未有马尔堡病毒病的报道,但仍需加强对马尔堡病毒病的监测与研究。本文围绕马尔堡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态势、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测、疫苗与治疗药物的研发等进行综述。同时,针对旅行者提出了个人防护措施建议,并对口岸应对马尔堡病毒病疫情提出防控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马尔堡病毒;口岸防控;对策
Discussion on Marburg Virus Disease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t Ports
CAI Li-Ping 1 HU Xue-Feng 2 FENG Jin 3 GENG He-Yuan 2*
Abstract Marburg virus has a highly lethal and highly infectious, and can infect humans and non-human primates, causing Marburg hemorrhagic fever.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ed cases of Marburg virus disease in China, but awareness of Marburg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epidemic situati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 mechanisms, laboratory diagnosis, vaccine and therapeutic drug development of Marburg virus disease. It also propo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dividual travelers, and port responses to the Marburg virus disease epidemic.
Keywords Marburg virus; por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MARV)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马尔堡病毒病(Marburg Virus Disease,MVD)的病原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生物安全等级列为4级[1],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体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2~21 d,病死率可高达88%[2]。病毒感染后起病急,患者常出现多系统损害,以发热、出血为主,伴有头痛、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肝、肾多器官衰竭及失血性休克[3]。目前尚无针对MVD的治疗方法或疫苗,一些候选疫苗正在开发中[4]。MVD因其高死亡率和广泛暴发的可能性,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尽管我国尚未有马尔堡病毒病的报道,但仍需加强对马尔堡病毒病的监测与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MVD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测、疫苗与治疗药物的研发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提升口岸防控能力和增强旅行者个人防护意识提供参考。
1 病原学与流行态势
MARV是以德国城市马尔堡命名,属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马尔堡病毒属,电镜下呈长丝状、卷曲状、棒状或环状。病毒直径75~80 nm,长700~1400 nm,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5]。与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同一家族,具有19 kb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编码7种蛋白质[6]。成熟的病毒颗粒结构呈丝状,通过从表面出芽离开细胞[7]。MARV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对一定剂量的紫外线、γ射线、β-丙内酯、次氯酸、酚类、脂质溶剂等敏感[8]。
MVD最初是在1967年被发现的,当时德国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同时暴发了疫情[9]。随后,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乌干达等国家相继报告了疫情和零星病例[10]。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传染源
埃及果蝠是狐蝠科的一种果蝠,被认为是MARV的天然宿主。MARV由果蝠传播给人类,并在人际间传播[11]。从乌干达引入的非洲绿猴是第一次MVD暴发期间人类感染的来源。用不同的正埃博拉病毒种属在猪身上进行的实验性接种表明,猪容易受丝状病毒感染并释放病毒。因此,猪被视为MVD暴发期间的潜在放大宿主[12]。
2.2 传播途径
MARV通过直接接触(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受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以及被这些液体污染的表面和物品(如被褥、衣物)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3-14] 。
2.3 易感人群
从流行情况看,医护人员常在治疗疑似或确诊MVD患者期间受到感染。如果不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就会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而发生感染。直接死亡患者的尸体也是导致MARV传播的途径之一[15]。MARV感染者只有在出现症状后才会传播疾病,只要血液中含有此种病毒,就会一直具有传染性。
3 致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测
MARV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感染动物的体液传播给人类的。2~21 d后,病毒开始在体内繁殖并侵入组织。第一个可见的表现包括高烧、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和不适。该疾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呕血和皮肤病。在缺乏快速诊断和/或适当治疗的情况下,这些表现可能会变得复杂,导致内部和/或外部出血,从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神经系统疾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也可能发生。
丝状病毒感染的发展,包括病毒进入、早期细胞靶点、免疫病理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凝血病。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是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16],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巨噬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已被公认为早期和长期MARV感染的主要靶点。免疫系统恶化是MARV感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MARV采用各种策略来逃避检测和颠覆先天免疫反应。在严重感染期间,大量释放的促炎介质和血管活性化学物质会导致炎症和凝血,也会损害免疫系统阻止病毒在全身传播的能力[17]。
在临床上很难区分MVD与其他传染病,如疟疾、伤寒、志贺氏菌病、脑膜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可以采用以下诊断方法来查明症状是否由MARV感染所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抗原捕获检测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在BSL-4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18-19]。另外,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样本具有极高的生物危害风险;对未灭活样本的实验室检测应在最严格的生物封闭条件下进行;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运输时,均应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进行包装和运输[20]。
4 疫苗与治疗药物的研发
MARV相关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发目前正在研究,尚未有经批准用于MVD的疫苗或抗病毒药物。通过补液和对症治疗进行早期支持性护理可提高生存率。
2018年,WHO将MARV确定为需要紧急研发疫苗的重点病原体[21]。2022年,WHO协调建立了马尔堡病毒疫苗联盟(Marburg Virus Vaccine Consortium,MARVAC),旨在促进MVD疫苗开发的国际合作[22]。2023年,WHO候选疫苗优先化技术咨询小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Candidate Vaccines Prioritization,TAG-CVP)审查了可用的MVD候选疫苗,建议将4种疫苗纳入即将到来的1/2/3期临床试验[23]。这些试验旨在评估候选疫苗在MVD风险个体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这4种候选疫苗都是病毒载体疫苗,其中,2种利用复制型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作为载体,另外2种使用非复制性黑猩猩腺病毒载体(ChAd3或ChAdOx1),分别由萨宾疫苗研究所和牛津大学牵头开发[24]。此外,其他有前景的MARV疫苗类型包括DNA、复制子、全病毒和亚单位疫苗。
目前,多种抗MARV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包括治疗性疫苗、抗体疗法、小分子药物、脂质包裹的siRNA等。以感染病毒后的患者为治疗对象的 MARV疫苗主要是以rVSV 为载体的疫苗。抗体疗法包括多克隆浓缩IgG和单克隆抗体。小分子药物包括加利司韦、法匹拉韦、瑞德西韦、干扰素β和带正电荷的磷酸二酯吗啉基低聚物等。利用siRNA抑制病毒基因表达是抗病毒研究的新兴领域,并且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前景的抗 MARV治疗方法之一,至少有14种siRNAs已进入临床试验[25]。
5 旅行者个人防护建议
5.1 提前做好准备
出境人员应通过官方渠道关注目的地疫情信息,非必要尽量避免前往MVD流行地区[26]。如确需前往,考虑在旅行前购买旅行保险,包括健康和医疗运送保险,以便在旅途中发生延误、受伤或疾病时提供保障。
5.2 旅行期间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有发烧、肌肉疼痛和皮疹等症状的患者;避免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避免接触尸体或与尸体接触过的物品,避免参加葬礼或埋葬仪式;避免接触果蝠或进入它们居住的洞穴和矿井;避免接触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注意手部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食用动物产品前要彻底加热煮熟。可疑污染场所用过氧乙酸、福尔马林、次氯酸等常见消毒剂进行喷洒、喷雾或熏蒸消毒处理。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
5.3 做好健康监测
离开疫区后 21 d之内,注意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烧、发冷、头痛、肌肉酸痛、皮疹、胸痛、喉咙痛、恶心、呕吐、腹泻,需立即与他人隔离。出血或瘀伤(不是由受伤引起的)可能发生在疾病后期。如果在中国,请遵循旅行后的建议;如果位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请联系当地卫生当局或医疗机构寻求建议。
6 口岸防控对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将MVD列入检疫传染病目录。为防止疫情传入我国,切实做好“多病同防”,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本文作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口岸防控。
6.1 检疫查验
加强入境申报管理,要求入境人员如实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是否有发热、出血等症状及近期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其中,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加强健康申报验核、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检疫查验工作;对主动申报或现场发现有发热、出血、头痛、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人员,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结果,严格规范做好马尔堡病毒病等口岸重点关注的传染病排查处置工作;对发现的马尔堡病毒病可疑病例,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6.2 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
完善监测体系,收集和分析口岸及周边地区的马尔堡病毒疫情信息,并与国内外卫生部门等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全球疫情动态。同时,根据疫情信息和入境人员情况等开展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
6.3 卫生处理与消毒
在口岸的候机楼、候车室等场所,定期开窗通风或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对口岸的公共区域、交通工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进行重点消毒。同时,规范处理口岸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防止病毒传播和环境污染。
加强人员培训与防护,对口岸卫生检疫人员等进行马尔堡病毒相关知识和防控技能培训,提高其识别、处置疫情的能力,为相关工作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等,并加强对规范使用防护用品的管理和监督[27-28]。
6.4 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卫生健康、疾控、外事、商务、文化和旅游、教育、民航、边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严防疫情输入风险。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口岸卫生部门开展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马尔堡病毒疫情的跨境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韩辉, 伍波, 贾娇娇, 等. 2021年8月几内亚马尔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J]. 口岸卫生控制, 2022, 27(2): 9-12.
[2] WHO. Marburg virus disease [EB/OL].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arburg-virus-disease, 2024-12-22.
[3] Tague C, Budair M M, Rusho A M, et al. Marburg virus vaccine in Rwanda: A necessity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future epidemics[J]. New Microbes and New Infections, 2024, 62: 101545.
[4]李健晴, 刘奇, 王聪, 等. 马尔堡病毒密码子偏爱性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4, 40(6): 520-528.
[5]盖微微. 马尔堡病毒病毒样颗粒和表达马尔堡病毒GP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8.
[6] M C M. Marburgviruses: An Update[J]. Laboratory Medicine, 2018, 50(1): 16-28.
[7] O’Donnell L K, Henderson W C, Anhalt H, et al. Vaccine Platform Comparison: Protective Efficacy against Lethal Marburg Virus Challenge in the Hamster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4, 25(15): 8516-8516.
[8]杜珊珊, 邓雪飞, 黄晓霞, 等. 马尔堡病毒病的流行特征及其临床表现与预防控制[J]. 疾病监测, 2022, 37(6): 832-838.
[9] Toza M M, Imangolwa E, Shakela N, et al. 56 Years of the Marburg Virus-A Review of Therapeutics[J].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4, 14(2): 273-283.
[10] Okesanya O J, Manirambona E, Olaleke N O, et al. Rise of Marburg virus in Africa: a call for global preparedness [J]. 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2), 2023, 85(10): 5285-5290.
[11] Mehta V, Negi S, Mathur A, et 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erception about Marburg virus in healthcare workers of India[J]. Discover Public Health, 2024, 21(1): 36.
[12]唐诗怡. 致命的马尔堡出血热[J]. 中国海关, 2024(6): 53.
[13] WHO. Marburg virus disease[EB/OL].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marburg-virus-disease#tab=tab_1, 2024-12-24.
[14] Simiyu W B, Ndabashinze R, Sah S, et al. First Marburg virus outbreak in Rwanda: A new public health challenge[J]. Clinical Infection in Practice, 2024, 24: 100392.
[15] WHO. Marburg virus disease-Rwanda[EB/OL].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4-DON548, 2024-12-24.
[16] Kortepeter G M, Dierberg K, Shenoy S E, et al. Marburg virus disease: A summary for clinicia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99: 233-242.
[17] Siddiquee H N, Talukder K E M, Ahmed E, et al. Cheminformatics-based analysis identified (Z)-2-(2,5-dimethoxy benzylidene)-6-(2-(4-methoxyphenyl)-2-oxoethoxy) benzofuran-3(2H)-one as an inhibitor of Marburg replica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NP[J].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24, 195: 106892.
[18]刘铁柱, 李建东. 马尔堡病毒病原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 2022, 22(5): 483-488.
[19]闫阔诚, 李浩, 白萱洋, 等. 基于CRISPR/Cas13a的马尔堡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J]. 微生物学报, 2024, 64(8): 3073-3085.
[20] M C M. Marburg viruses: An Update[J]. Laboratory medicine, 2018, 50(1): 16-28.
[21]樊毅, 李萍, 吕永智, 等. 马尔堡病毒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3, 39(11): 1117-1123.
[22] W R C, M I L, Stephan B,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rburg virus vaccine consortium, MARVAC[J]. PLoS Pathogens, 2022, 18(10): e1010805.
[23] WHO. WHO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candidate vaccine prioritization[EB/OL]. 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blue-print/who-tag-cvp-report-marburg-trial-for-tag-cvp-review.pdf, 2024-12-22.
[24] Sibomana O, Hakayuwa M C, Munyantore J. Marburg Virus Reaches Rwanda: How Close Are We to a Vaccine Solu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153: 107371.
[25]王歆玮, 张妤亭, 郑源强, 等. 马尔堡病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 38(4): 501-506.
[26]迪达尔·巴合特别克. 马尔堡病毒: 一种尚无可靠疫苗及有效治疗方法的致命病毒[J]. 中国海关, 2023(6): 48.
[27]蔡丽萍. 霍乱致病机制和口岸防控对策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 2024, 29(2): 12-15+19.
[28]韩辉, 伍波, 周奇, 等. 2024年9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J]. 疾病监测, 2024, 39(10): 1244-1246.
基金项目:南京海关科研项目(2023KJ02)
第一作者:蔡丽萍(1981— ),女,汉族,江苏常熟人,硕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疫工作,E-mail: 39130389@qq.com
通信作者:耿合员(1984—),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博士,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口岸卫生检疫和病毒病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379549257@qq.com
1. 常熟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常熟 215505
2. 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南京海关口岸门诊部) 南京 210019
3. 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服务中心 张家港 215623
1. Changshu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Changshu 215505
2. Jiangsu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Nanjing Customs Port Outpatient Department), Nanjing 210019
3. Zhangjiagang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Zhangjiagang 2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