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华北地区国门生物安全服务能力建设中检疫处理策略研究
作者:赵宇 张杨 王玉峰
赵宇 张杨 王玉峰
摘 要 为有效做好国门生物安全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检疫处理工作,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华北地区检疫处理业务情况及市场现状,分析检疫处理能力的关键条件,包括渠道、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并提出优化检疫处理工作的思路,涵盖业务拓展、内部管理强化、政策支持争取以及战略合作与品牌树立等举措,为提升华北地区国门生物安全服务能力、保障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国门生物安全;检疫处理;华北地区;能力建设
Study on Quarantin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National Biosecurity Service Capacity Building in North China
ZHAO Yu 1 ZHANG Yang 2 WANG Yu-Feng 3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apacity for national biosecurity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quarantine treatmen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quarantine treatment business and market conditions in North China. It analyzes the key conditions for quarantine treatment capacity, including channels, technology, and talent.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quarantine treatment work, encompassing business expansion, internal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seeking, as well as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brand establishment. These measures aim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biosecurity service capacity in North China and ensu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Keywords national biosecurity; quarantine treatment; North China; capacity building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守护国门生物安全至关重要。传染病传播与外来物种入侵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检疫处理作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一道技术防线,对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华北地区检疫处理业务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提升检疫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加强国门生物安全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1 国门生物安全形势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规定,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进出境口岸人员、货物流动密集,传染病和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较高。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维护本国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2020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成为构建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依据。
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病、流行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1]。此外,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核辐射及化学有害因子也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人员、物资、交通的流动频次越来越快,生物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对于国门生物安全服务从业者而言,需要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服务保障能力。
本文从实施检疫处理第三方服务企业的视角,分析检疫处理工作在国门生物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检疫处理不仅是通过实施消毒、熏蒸、除污、隔离等技术来消除生物危险因素,还包含生物安全领域的检验检测、检疫处理、效果评估等多个重要环节[2]。实际的检疫处理服务是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抵御有害生物入侵和预防公共卫生风险的目的。
2 华北地区检疫处理业务情况
守卫国门生物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确保防护体系有效运行。作为口岸实施检疫处理工作的企业,除了要具备农、林、牧行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和口岸检疫处理许可证书等资质外,更要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合理开展生物安全服务工作。华北地区检疫处理业务工作主要包含海港口岸(分布地域为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空港口岸(分布地域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陆路口岸(分布地域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满都拉口岸、甘其毛都口岸、乌力吉口岸、策克口岸)。检疫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进境船舶消毒、海港口岸病媒监测、进境动物隔离场消毒、船舶舞毒蛾检验;航空器及附属物、航站楼的消毒;铁路口岸入境列车及集装箱消毒、进境带皮原木熏蒸、进境板材等货物熏蒸,委托消毒业务(公路旅贸货运通道、轮胎、动物产品外包装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内陆地区的机场、酒店、工厂等地开展病媒防治以及草原灭鼠等。
3 企业检疫处理能力建设
3.1 软实力建设
检疫处理是国际贸易中体现国家规则、管理、标准的重要实施手段。作为口岸经济的参与者,具备检疫处理能力的企业要发挥良好的品牌优势,以丰富的市场经验、完善的运营制度、严格的服务流程体系、雄厚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推进国内服务业管理、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3]。与此同时,还要与口岸监管单位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维护客户资源。
3.2 技术能力提升
检疫处理技术手段的关键在于“发现”和“消除”传染病或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对病原体的检验检测、消毒、除鼠、除虫、除污、隔离、留验等措施,实现“预防”或“控制”风险危害的目的。在现代检疫处理技术方面,已经远远超出常规“消、杀、灭”技术的范围,例如根据船舶、航空器、集装箱的结构空间对不同的货物形态实施针对性的检疫处理技术。另外,对于消除核污染、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应对传染病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涉及特定的专业技术。
3.3 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检疫处理质量安全,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检疫处理方法,还包括效果评估和安全监管。因此,为保障生物安全服务,需建立一支具有医学、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专业背景的综合型队伍。人才的专业性要以实现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原则,在确保人员、交通工具、设备、货物安全的前提下,人才队伍需具备确认、识别、实施、评价等能力,针对货物、交通工具、运输设备、邮件快件、人员、动植物等目标,通过流行病学、风险分析、卫生检查、实验检验等技术方法对病原体、污染物、有害因子等进行风险识别。
4 华北地区检疫处理市场现状
4.1 行业现状
检疫处理工作不仅需要监测已经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防控,还要密切关注全球入侵我国的潜在生物信息[4]。近年来,随着传统检疫处理市场化、国家有关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企业竞争愈加激烈。
4.2 市场对专业技术提升的客观要求
以当前华北地区陆路口岸为例,动物疫病风险主要涉及口蹄疫、非洲猪瘟、小反刍动物兽疫及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通过引进动物传入的其他动物疫病[5];在植物检疫方面,对我国风景名胜保护区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主要是马铃薯金线虫、松材线虫病等常见病[6]。华北地区口岸类型多样,包括空港、海港和陆港,进出口业态丰富,检疫处理需求各异,检疫处理公司能力参差不齐。
4.3 市场竞争现状
目前,部分从业者对检疫处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增强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效能作用方面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技术研发、同质化竞争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为规范发展方向,树立国门生物安全服务的良好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检疫处理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与生物科技、检测机构的合作,共同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开发针对性强的检疫处理技术与产品。
5 检疫处理业务工作思路
5.1 明确发展形势
在当前全球背景下,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国际社会面临新的考验和压力。华北地区各口岸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为助力维护华北地区国门生物安全,企业更要充分认识检疫处理在防控国际公共卫生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5.2 推进业务创新
传统检疫处理业务主要包括进出境货物陆路交通工具、保税区、中欧班列物流园区、进境动物隔离场、航站楼及其附属物、航空器、船舶的消毒熏蒸,以及海港压舱水检测、熏蒸剂移除、病媒本底调查等。针对市场需求,企业可以积极开发汽车进出口熏蒸业务、出口澳大利亚机动车茶翅蝽检验服务等。技术层面,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如陆路港口的智能感应式消毒通道和熏蒸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农牧林业病媒生物防治、草原生态安全保障工作。
5.3 加强内部管理
生物安全服务工作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提升企业员工生物安全思想认识和专业素养,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完善生物安全服务管理制度、激励奖惩制度,分工明确,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加强技术专家团队建设,注重检疫处理等生物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为检疫处理产业规划、技术开发提供支撑;加强生物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和学习,为口岸检疫处理岗位人员提供参加专业培训的平台。
5.4 提升核心能力
近年来,国内的检疫处理不断优化设施配置、充实人员力量、强化技术支撑与规范管理流程,着力解决集装箱与大容量运输工具快速通关的检疫处理技术难题,研发高效消毒技术,完善核与辐射、化学及病原体涉恐处置技术体系,规范检疫处理作业安全、环境影响及职业卫生评价机制,加强处理效果的科学有效性评估,推动检疫处理技术向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5.5 争取政策支持
面对新形势,检疫处理实施企业要增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责任感,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国内外及口岸检疫信息,加强口岸经济服务力度,共建国门生物安全屏障。企业要配合海关、移民等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落实各项生物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规范生物安全服务市场能力。
5.6 开展战略合作
检疫处理企业要统筹区域资源,通过提高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力度,以政策、市场及客户为导向,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多措并举,提供多样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提升品牌效应;要与行业主管单位的技术保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多业务协同发展的创新实用性强的检疫处理工作模式;要与检疫处理专业相关的高校、检测机构、疾控中心开展科研合作。检疫处理实施企业在服务、运营、市场开发过程中应进行应用型的技术研究,尤其是研究开发口岸核污染及化学、病原体污染或意外除污、危害控制应用技术。
6 结语
生物安全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存,对国家稳定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7]。检疫处理工作是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有利措施,有着良好的传统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检疫处理企业应该凝聚各方力量,统筹优势资源,以国门安全守护责任担当为己任,通过提高检疫处理能力和生物安全服务能力,助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永福. 医学伦理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1.
[2] 王海燕, 许多, 陈林军, 等. 关于加强海关生物安全工作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 2024, 41(3): 2-3.
[3]马光明, 王立勇. 加强中国国际贸易话语权建设: 现状与思路[J]. 国际贸易, 2023(4): 3-10.
[4] 张晴丹. 科技筑牢植物生物安全“防护墙”[N]. 中国科学报. 2024-11-18(3).
[5]李晨玮. 呼和浩特海关辖区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风险的调查分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4.
[6]褚丽彦. 浅谈国际贸易中的植物检疫[J]. 植物学报, 2023, 58(2): 351.
[7]邓浩, 李琰. “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应对[J].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4): 55-56.
第一作者:赵宇(1979—),男,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主要从事检疫处理研究工作,E-mail: zhaoyu@ccicbj.com
1.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公司(华北区域) 北京 100088
1. China Certification & Inspection Group Beijing CO..LTD. North China Regional Headquarters, Beijing 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