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杨柳 谢淑红 郑晖 张本杰 郭舒乐 蔡怡珊
杨柳 谢淑红 郑晖 张本杰 郭舒乐 蔡怡珊
摘 要 在国际旅行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输入性疟疾的流行趋势和感染来源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019—2023年福州关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与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区的出境人员情况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其应对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次研究共纳入确诊输入性疟疾病例142例,其中恶性疟占71.1%。研究结果显示,病例数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波动显著,2019年确诊病例62例,2022年降至10例,2023年回升至49例,表明输入病例数与国际旅行活动的开展情况及疫情防控措施密切相关。在确诊病例中,男性约占91.5%,主要集中在31~60岁年龄组,为户外工程劳务人员的主力人群,从而说明此类人群暴露在疟疾流行区会产生健康风险;同期输入性疟疾病例与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区的出境人员比值为1∶56.7。研究表明,加强疟疾感染高风险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其入境后的健康监测和跟踪管理,优化口岸监测机制,将有效降低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土传播的风险。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出境人员;流行病学;防控对策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of Imported Malaria
YANG Liu 1 XIE Shu-Hong 2 ZHENG Hui 1 ZHANG Ben-Jie 1 GUO Shu-Le 1 CAI Yi-Shan 1*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s and infection sources of imported malaria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alyzing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Fuzhou Customs District from 2019 to 2023, in conjunction with exit personnel traveling to malaria-endemic areas, and explored corresponding response strategies. A total of 142 confirmed cases of imported malari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71.1% being caused by falciparum malaria. The results reveal notable changes in case numb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62 confirmed cases in 2019, a drop to 10 cases in 2022, and an increase to 49 cases in 2023. This indicates a strong correlation among imported cases,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e cases studied, 91.5% were male, predominantly in the 31-60 age group, which is the main demographic of outdoor engineering laborers, thus highlighting their health risks due to prolonged exposure in malaria-endemic areas. The ratio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to exit personnel traveling to malaria-endemic area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as 1:56.7.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enhanc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high-risk populations, improving health monitoring and follow-up management upon entry, and optimizing port surveillance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econdary local transmission of imported malaria.
Keywords imported malaria; exit personnel;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基金项目:福州海关科技项目(FK2023-02,FK2024-03);福州市“十四五”临床专科培优项目(20220203)
第一作者:杨柳(198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出入境人员健康监测工作,E-mail: 11657743@qq.com
通信作者:蔡怡珊(1972—),女,汉族,福建云霄人,硕士,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疫领域研究工作,E-mail: yxsusan@126.com
1. 福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州海关口岸门诊部) 福州 350001
2.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检验科 福州 350025
1. Fuzhou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Fuzhou Customs Port Clinic), Fuzhou 350001
2.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Mengchao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25
目前,疟疾仍然对全球公共卫生具有重大威胁,尤其是在非洲及一些热带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3年全球约有2.63亿疟疾病例,比2022年增加1100万例;全球疟疾死亡病例约为59.76万例,全球94%的疟疾病例、95%的疟疾致死病例在非洲区域[1]。
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以来,在疟疾防控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绩。自2017年起我国已没有本土疟疾病例的报告[2],并且于2021年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3]。然而,随着国际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经劳务输出、留学以及旅游等出境前往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人员数量逐步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也随之增多。2023年全国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从2022年的845例[4]增加至2487例[5],接近2019年的2674例[6]。国内可能引发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的按蚊媒介的存在以及部分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7],使得加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2019—2023年福州关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种类、感染人群、感染来源以及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区人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有效防止输入性疟疾的继发传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19—2023年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及前往上述疟疾病例输入地(境外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并在福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州海关口岸门诊部)进行出境健康体检或疫苗接种的出境人群。
1.2 方法
采集上述入境就诊人员的血液,制备厚血膜和薄血膜,吉氏染液染色后显微镜检查疟原虫[8],并根据 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9]相关规定进行临床诊断。
1.3 数据分析
收集上述病例的疟原虫种类、感染人群、感染来源地以及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区的出境人员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工作流程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2 结果
2.1 输入性不同类型疟疾情况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142例,其中,恶性疟占比最高,达71.1%(101/142),其次是间日疟12.7%(18/142)、三日疟4.9%(7/142)、卵形疟9.9%(14/142),以及混合感染1.4%(2/142),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22年病例数量为10例,与2019年的62例相比,下降幅度达到83.9%。然而,2023年的病例数量增至49例,较2022年增长390%。
图1 2019—2023年福州关区不同类型的输入性疟疾构成比
Fig.1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mported malaria in Fuzhou Customs District from 2019 to 2023
2.2 输入性疟疾病例情况分析
在所调查的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总病例的91.5%(130/142),女性患者占8.5%(12/142),男女性别比例达10.8∶1。其中,81.0%的病例(115/142)集中于31~60岁这一年龄段,而21~30岁的病例约占12.7%,18~20岁年龄组则仅占3.5%(表1)。
2.3 输入性疟疾病例旅居地情况
所有上述病例在出现症状或就医之前均有境外旅行史,所旅行的区域主要位于非洲疟疾流行区,占比为90.2%(128/142),其次是亚洲,占6.3%(9/142),而大洋洲则约占3.5%(5/142)。来自非洲的病例分布较广,涉及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多个国家。这些病例主要是外派劳务人员,小部分为短期旅游者或商务人员。其境外旅行及归国的时间分布较为均匀,覆盖全年各个月份,未观察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9—2023年在福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出国体检或疫苗接种并前往上述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合计8052人。输入性疟疾病例与前往各国人员的平均比值为1∶56.7。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劳务合作的深入,中国与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而上述地区中的部分国家是疟疾高发区,从而加剧了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自2017年以来中国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全部来自上述地区 [2,4-6]。本次研究的14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也均来自上述地区,与全国的数据分析基本一致[4-6]。
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在入境时未如实申报相关信息、入境后出现症状但未能及时就医、擅自服用退热药物以及自行使用抗疟药物。此外,由于国内多年未发生本地疟疾病例,部分就诊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警惕性有所降低,从而可能导致疟疾病例未能被及时鉴别和早期发现 [10]。
研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以劳务人员为主,小部分为短期旅游者或商务往来人员。本次研究劳务人员占输入性疟疾病例的89%,其中81.0%的病例集中于31~60岁这一年龄段,这可能与青壮年男性是境外从事户外工程劳务人员的主力人群,并长时间暴露在疟疾流行区有关。目前,中国境外劳务派遣规模庞大,尤其是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共计34.7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8.8万人[11]。其中,向亚洲派出的各类人员占比76.9%,非洲占比11.3%。由于部分跨境劳务人员对疟疾预防认知不足,预防措施使用率较低,且缺乏主动服用预防性药物的意识,是输入性疟疾的主要高危人群。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对外劳务派遣和企业海外项目中加强预防疟疾的健康教育,掌握防蚊措施,从而减少疟疾感染的可能性。另外,可推广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的健康管理计划,为劳务人员提供免费疟疾预防药物和防蚊工具。对于长期驻外劳务人员,建议出台统一的健康管理政策,包括疟疾流行区健康监测、药物供应及回国后的健康跟踪。
相比于长期劳务人员,短期商务或旅游往来人员的流动性强且流向多样化,入境时可能因多种原因未完整申报健康信息,从而未能被纳入现有监测系统中,导致存在病例遗漏的可能性。因此,针对境外疟疾流行区往返人群,建议优化现有的入境健康筛查流程,及时采集境外疫区进境人群的疫区停留时间、症状报告和疾病防控措施使用情况等信息,在现有的“1-3-7”机制基础上提高病例发现和信息管理效率,以提高输入性病例的早期发现率。因此,应加强与境外病例输入地区的跨境合作[12],完善与疾控机构及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协作,优化口岸监测机制,以实现入境后的健康监测和病例追踪,从而有效降低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土传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WHO.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4[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6-11.
[2]张丽, 丰俊, 张少森, 等. 2017年全国消除疟疾进展及疫情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3): 201-209.
[3]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certified malaria-free by WHO[EB/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5-01-15). https://www.who.int/teams/global-malaria-programme/elimination/countries-and-territories-certified-malaria-free-by-who.
[4]张丽, 易博禹, 尹建海, 等. 2022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2): 137-141.
[5]张丽, 夏志贵. 2023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2): 135-139.
[6]张丽, 丰俊, 夏志贵, 等. 2019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及消除工作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133-138.
[7]刘起勇, 刘小波. 媒介按蚊防控: 中国疟疾消除的关键措施[J].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通讯, 2012, 47(1): 45-51.
[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WS/T 569—2017 疟原虫检测 血涂片镜检法[S/OL]. (2018-02-01). http://www.nh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08/20170811161500603.pdf.
[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S/OL]. (2016-06-01). http://www.nh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12/20151208094408183.pdf.
[10]谢淑红, 郑晖, 柳丽娟, 等. 2019—2021年福州关区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及口岸防控策略探讨[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 5(5): 10-14.
[1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24 [EB/OL]. (2023-12-31). https://www.stats.gov.cn/sj/n dsj/2024/indexch.htm.
[12] Zhang J, Dong J Q, Li J Y,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impact of the cross-border healthcare model as implemented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se study of the malaria control programs by health poverty action on the China-Myanmar border[J].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2016, 5(1): 80-88.
表1 2019—2023年福州关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Table 1 Age and gender distribution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Fuzhou Customs District from 2019 to 2023
年龄 (岁) |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 (%) | ||
男 | 女 | 合计 | |
18~20 | 3 (60.0) | 2 (40.0) | 5 (3.5) |
21~30 | 16 (88.9) | 2 (11.1) | 18 (12.7) |
31~40 | 36 (92.3) | 3 (7.7) | 39 (27.5) |
41~50 | 41 (91.1) | 4 (8.9) | 45 (31.7) |
51~60 | 31 (100) | 0 (0.0) | 31 (21.8) |
≥61 | 3 (75.0) | 1 (25.0) | 4 (2.8) |
合计 | 130 (91.5) | 12 (8.5) | 142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