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13—2024年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分析与防控体系优化
作者:王晓慧 杨洪娟 王洛高 刘芮囡 许艳 杨慧丽 王玉兰
王晓慧 杨洪娟 王洛高 刘芮囡 许艳 杨慧丽 王玉兰
王晓慧 1 杨洪娟 2 王洛高 2 刘芮囡 1 许 艳 1 * 杨慧 丽 1 王玉兰 1
摘 要 本研究基于2013—2024年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监测数据及疟疾病例报告,系统分析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结果显示,2013—2024年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确诊了7例输入性疟疾,全部为中国籍青壮年男性劳务人员(100%),均为劳务归国后确诊,主要来源地为非洲(92.9%);恶性疟占比最高(71.4%),混合感染及卵形疟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于归国后3 ~15天,患者均为因发热、乏力等症状主动就诊而确诊,7例病例均通过联防联控机制移交当地疾控部门。随着出入境人员日益增多,日照口岸应通过强化口岸检疫技术能力、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精准健康宣教、提升归国人员体检率等综合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提升疟疾防控效果。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日照口岸;联防联控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Imported Malaria at Rizhao Port from 2013 to 2024
WANG Xiao-Hui1 YANG Hong-Juan2 WANG Luo-Gao2
LIU Rui-Nan1 XU Yan1* YANG Hui-Li1 WANG Yu-Lan1
Abstract Based on the health monitoring data and malaria case reports of entry-exit personnel at Rizhao Port from 2013 to 2024,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and weak link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ed malaria.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7 cases of imported malaria were confirmed by Rizhao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from 2013 to 2024, all of whom were young and middle-aged male laborers of Chinese nationality (100%), diagnosed after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labor, with Africa being the main source region (92.9%). Plasmodium falciparum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71.4%), and the proportion of mixed infections and Plasmodium ovale infection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onset time of cases was concentrated within 3 to 15 days after returning to the country,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fter seeking medical attention due to symptoms such as fever and fatigue. All 7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local disease control departments through a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entry-exit personnel, Rizhao Port should enhance port quarantine technical capabilities, improve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conduct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increase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ate of returning personnel to reduce the risk of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f imported malaria and improve malaria control effectiveness.
Keywords imported malaria;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zhao Port;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第一作者:王晓慧(1984—),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出入境传染病防控工作,E-mail: 913976600@qq.com
通信作者:许艳(197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出入境传染病预防接种工作,E-mail: rzwjki@sohu.com
1. 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日照海关口岸门诊部) 日照 276800
2. 日照海关 日照 276800
1. Rizhao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Rizhao Customs Port), Rizhao 276800
2. Rizhao Customs, Rizhao 276800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是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近年来疟疾发病处于上升趋势[1],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约2.63亿例,其中94%的病例集中在非洲地区,东地中海区域发病率上升,美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仍有局部流行[2-3]。自2021年我国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以来[4],输入性疟疾成为防控重点[5]。山东日照自2006年起未出现本土疟疾病例[6],但据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日照口岸都会发现几例甚至十几例输入性疟疾病例[7]。特别是随着非洲地区劳务输出行业回暖,日照地区有大量青年劳动力频繁往返于中国与非洲之间,他们与疟疾高发地区的人员接触密切,这使得当地面临的输入性疟疾风险随之增加。
本研究对日照口岸2013—2024年出入境人员体检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多源信息分析其流行特征,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以期为口岸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及我国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1 病例数据
2013—2024年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日照海关口岸门诊部)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共计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输入国家、病原分型、发病时间等。
1.1.2 健康监测数据
2013—2024年日照口岸健康检查总表,统计出入境人员职业分布、出境地区分布情况、健康检查结果及病例发现情况,总样本量99920人次。
1.1.3 对比数据
参考青岛、宜昌、沈阳、长春等口岸的研究结果,对比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的异同。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利用Excel 2019软件分析病例的人群、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样本检测首先采用快速诊断试剂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P.F/P.V)初筛,再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疟原虫分型。
2 结果
2.1 病例概况
2013—2024年日照口岸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例,均为非洲归国劳务人员,因发热、寒战等症状,主动前往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就诊,经实验室快速诊断试剂初筛,荧光定量PCR方法确诊。病例数呈波动趋势,2013年及2015年为高峰年份(各2例),2016年开始下降,2022年开始无检出。无本地传播病例。
2.2 人群分布特征
在性别与年龄方面,7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34~50岁,平均年龄40岁,30~49岁青壮年占比85.7%(表1)。在职业分布方面,7例病例出境前职业均为农民,全部为非洲劳务输出人员。
2.3 输入来源、时间及病例分型
在输入来源方面,7例全部为非洲归国劳务人员,且均来自非洲中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非洲流行区域相符。2013—2024年,日照口岸共监测出入境人员99920人,其中出境96587人,入境3333人。经日照口岸向非洲劳务输出主要集中于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几内亚等国,其中向阿尔及利亚输出劳务人员最多,但截至目前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尚未发现由阿尔及利亚输入的疟疾病例。日照口岸向上述4个国家及非洲其余主要国家输出的劳务人员数量及占比见表2,表中未涉及的国家劳务输出人数在0~300人之间。在病原分型方面,恶性疟5例(71.4%),卵形疟1例(14.3%),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14.3%)。2021年出现卵形疟输入病例,与非洲地区卵形疟流行趋势一致。输入时间在5~12月,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和10月,见表3。在临床症状与就诊史方面,7例病例以发热(100%)、寒战(42.8%)、头痛(71.4%)为主要症状;其中,有4例病例归国前曾使用青蒿素类药物,但未完成全程治疗,而且这4例患者中又有3例出现发热反复现象,可能与境外治疗不规范相关。
表2 日照口岸输出至非洲部分国家劳务人员人数
Table 2 Number of labor personnel exported to some African countries through Rizhao Port
输出国家 | 输出人数 (人) | 占总人数比 (%) |
安哥拉 | 2709 | 2.7 |
尼日利亚 | 805 | 0.8 |
莫桑比克 | 810 | 0.8 |
几内亚 | 1148 | 1.2 |
阿尔及利亚 | 4058 | 4.1 |
坦桑尼亚 | 481 | 0.5 |
刚果(金) | 696 | 0.7 |
2.4 与其他口岸对比分析
经对比可见,在病例来源、输入地、主要虫种等方面,口岸间存在一定共性:各口岸输入地区集中于非洲,主要虫种多为恶性疟疾,性别上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劳务人员为主,首发症状(除宜昌未提及外)均为发热。但各地在具体比例上略有差异,在输入来源方面,来自非洲的病例占比中,沈阳和日照比例最高,均为100%,宜昌最低,为62.5%;在恶性疟占比上,日照最高,达71.4%,长春最低,仅47.83%;从性别分布来看,宜昌、沈阳、日照口岸占比均为100%,长春男性病例占比最低,为86.96%,见表4。
3 讨论
3.1 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
表4对比了日照口岸与青岛、宜昌、沈阳、长春[5,8-10]等口岸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各口岸病例均以非洲地区输入为主,这与非洲疟疾流行强度高、劳务输出密集紧密相关[2]。日照口岸的输入国集中于安哥拉、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与青岛(主要输入地:安哥拉、几内亚)及沈阳(主要输入地:安哥拉、尼日利亚)[5,9]的输入来源高度重叠,这提示西非地区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可能与当地蚊媒抗药性增强、公共卫生资源不足有关。中国籍劳务人员在国内未曾感染过疟疾,在疟疾流行区为易感人群。染病后,因国外医疗条件有限,一部分患者在国外未得到很好的治疗,在患病期间即返回中国治疗,另一部分人群在疾病感染初期,还未发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归国,这两种情况均导致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在人群特征上,各口岸病例均以男性劳务人员为主,这凸显了劳务人群的高风险性。此类人群因长期在非洲从事户外作业,居住环境蚊媒密度高(如货轮、工地工棚),且个人防护意识较薄弱(如蚊帐使用率较低,驱蚊霜使用较少),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提示需针对特定工种制定防护指南。
病例来源方面,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归国人员入境后居家期间出现症状并主动就诊检出。由于日照口岸无直飞非洲航线,非洲归国人员多经国内大型机场入境,若入境时出现发热症状则接受现场筛查,而日照口岸的病例多为无症状入境后返乡,居家期间发病并前往保健中心就诊。因此,日照口岸需强化入境后追踪监测,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主要虫种方面,恶性疟在青岛(69.57%)、宜昌(62.5%)、日照(71.4%)等口岸占比均超过60%,而长春口岸恶性疟比例略低(47.83%),间日疟(30.43%)及混合感染(8.70%)比例较高,可能与长春口岸病例多来自东非(如坦桑尼亚)有关,该地区间日疟流行比例相对较高[10]。值得关注的是,日照口岸卵形疟占比达14.3%(1/7),且于2017年后检出,与青岛口岸的卵形疟流行趋势一致,需警惕其潜伏期长、检测难度大的特点。
临床症状方面,青岛、沈阳、日照口岸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而长春口岸发热比例略低(86.96%),可能与病例病原类型(如间日疟占比高)或病程阶段差异有关。
3.2 联防联控机制优化与健康宣教成效
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与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联防联控合作,显著提升了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效率。保健中心在确诊疟疾病例后,第一时间将患者信息及流行病学资料转交疾控中心,后者立即启动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筛查及疫点消杀工作,形成“检—报—控”闭环管理,日照地区输入性病例未发生疟疾输入再传播的情况。此外,自2023年双方创新健康宣教形式,在保健中心出具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背面加贴疟疾防控知识卡片,内容涵盖境外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蚊帐)、疟疾高发区就诊指南,以及入境后出现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前往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警示。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跨境劳务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还通过明确就医路径避免了患者因自行用药或误诊导致的延误。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未再发现主动就诊的疟疾患者,可能与健康告知卡片的引导作用有关。卡片通过清晰标注“疑似疟疾症状需直接前往医院”的提示,有效分流了潜在病例,促使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直接联系医疗机构,而非单纯依赖保健中心筛查。这种分流机制既减轻了保健中心的工作压力,也缩短了病例从发病到规范治疗的时间,间接降低了重症和继发传播风险。从联防联控视角看,两个机构的协作不仅实现了病例管理的前后衔接,更通过宣教干预对患者就医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体现了“预防—诊断—治疗”全链条防控的协同效应。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将健康告知内容数字化(如嵌入二维码),并联合用工单位开展行前培训,以巩固防控成效。
3.3 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
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1)媒介按蚊的存在。山东省是中华按蚊的主要分布区,其在夏季(6—9月)的孳生密度可达0.68只/(人·h)[11],若输入性疟疾病例未被及时发现,疟原虫可能借助本地蚊媒传播,进而引发继发感染。(2)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匿性。无症状感染者因缺乏典型症状,主动就诊率低,易成为“隐形传染源”。(3)防控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如进一步提升口岸检测技术,以及加强劳务人员管理和基层医疗资源配备等。
3.4 多区域联防联控经验的借鉴
国内其他口岸的防控实践为日照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青岛口岸的“行前宣教—归国筛查—社区追踪”模式,即通过向赴非人员健康宣讲、发放防疟手册、归国后血检、社区医生定期随访模式加强疟疾防控,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海关口岸门诊部)定期派专家到大型船务公司和劳务公司进行宣教[6]的做法值得借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部署了移动PCR实验室,实现入境人员核酸即采即检;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设立了热带病传染病检测专区,对东南亚、非洲航班旅客进行疟原虫快速检测。
4 结论
当前,日照口岸输入性疟疾防控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防控水平,需构建更为科学、全面、精准的防控体系,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入境后追踪监测机制,建议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海关、卫生健康委、疾控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及时准确获取非洲归国人员名单;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快速诊断能力,针对归国后发病主要场景,建议为乡镇卫生院提供充足的疟原虫快速检试剂及PCR检测设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疟疾诊断专项培训,强调旅行史问诊的重要性,确保“首诊即检”,并对自恶性疟高发区归国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以防止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漏诊的发生,切断潜在传播链,遏制疟疾的再传播。此外,需提高劳务公司和船务公司健康管理水平,并定期派遣专业人员面向劳务人员与船员开展系统的疟疾防治知识普及,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劳务公司内部需构建常态化健康教育机制,配备随诊医生,并为出境劳务人员购置保险,全方位保障劳务人员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马有辉, 范智鹏. 我国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现状及应对策略展望[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 5(5): 21-2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3. [EB/OL] Geneva: WHO Press, 2023. https://www.who.int/teams/global-malaria-programme/reports/world-malaria-report-2023.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4. [EB/OL] Geneva: WHO Press, 2024.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104440.
[4]张丽, 夏志贵, 尹建海. 中国消除疟疾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国热带医学, 2022, 22(5): 385-390.
[5]张瑾, 侯伟, 徐翮飞. 2014—2019年青岛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2, 45(3): 240-243.
[6]张玉, 杨霞, 康丛霞, 等. 2010—2018 年日照市疟疾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9, 25(12): 917.
[7]刘娣, 孟祥凯, 梁家冰, 等. 山东省日照市 2014—2023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4, 16(7): 64-67.
[8]向俊, 范勇, 张文强, 等. 2011—2020 年宜昌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J]口岸卫生控制,2024, 28(4): 16-18.
[9]李莎, 罗力涵, 裴程程, 等. 沈阳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控措施探讨[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 5(4): 10-13.
[10]丁旭, 马文晨, 万艾玲,等.2011—2020年长春关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 5(4): 20-24.
[11]吕文详, 闫燕, 卜灿灿, 等. 2023年山东省媒介蚊虫种群及按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4, 19(12): 1457-1459.
表1 疟疾病例年龄分布
Table 1 Age distribution of malaria cases
年龄组 (岁) | 阳性人数 (例) | 疟疾阳性构成比 (%) |
30以下 | 0 | 0.0 |
30~39 | 3 | 42.8 |
40~49 | 3 | 42.8 |
50及以上 | 1 | 14.3 |
合计 | 7 | 100.0 |
表3 疟疾病例输入来源、时间及病例分型
Table 3 Sources, tim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malaria cases
输入来源 | 输入时间 | 病例分型 |
安哥拉 | 2013年7月 | 恶性疟 |
尼日利亚 | 2013年8月 | 恶性疟 |
安哥拉 | 2014年5月 | 恶性合并间日疟 |
莫桑比克 | 2015年1月 | 恶性疟 |
安哥拉 | 2015年12月 | 恶性疟 |
莫桑比克 | 2018年9月 | 恶性疟 |
几内亚 | 2021年7月 | 卵形疟 |
表4 日照口岸与其他口岸的对比分析
Table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izhao Port and other ports
口岸 | 病例来源 | 输入地区 | 主要虫种 | 性别 | 职业分布 | 首发症状 |
青岛 | 入境发热人员 | 非洲 (93.48%) | 恶性疟 (69.57%) | 男 (97.83%) | 工人 (65.22%) | 发热 (100%) |
宜昌 | 疟疾监测体检 | 非洲 (62.5%) | 恶性疟 (62.5%) | 男 (100%) | 劳务人员 (87.5%) | 未提及 |
沈阳 | 入境发热人员 | 非洲 (100%) | 未提及 | 男 (100%) | 劳务人员 (100%) | 发热 (100%) |
长春 | 入境发热人员 | 非洲 (95.65%) | 恶性疟 (47.83%) | 男 (86.96%) | 劳务人员 (95.7%) | 发热 (86.96%) |
日照 | 入境发热人员 (主动就诊) | 非洲 (100%) | 恶性疟 (71.4%) | 男 (100%) | 劳务人员 (100%) | 发热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