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作者:黄雅理 张艳荣 焦阳 孙芳芳 郑曦
黄雅理 张艳荣 焦阳 孙芳芳 郑曦
摘 要 本文基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规则属性、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探讨了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理论视角出发,借鉴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贸易保护三个领域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短期抑制效应与长期促进效应的影响机制,同时从制度机制、技术创新、开放互认等角度提出应对建议,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短期抑制效应;长期促进效应
Research on Mechanism for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Affecting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UANG Ya-Li 1,2 ZHANG Yan-Rong 1 JIAO Yang 1,2 SUN Fang-Fang 1,2* ZHENG Xi 1,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and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ule attributes, technical attributes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Drawing from the basic theories of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rade protection, it proposes an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short-term inhibiting effect and long-term promoting effect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on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also offers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etc., aiming at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short-term inhibiting effect to the long-term promoting effect, thereby supporting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mpact mechanism; short-term inhibiting effect; long-term promoting effect
产业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深刻调整,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纽带,对产业质量效益、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影响日益深刻。因此,有必要厘清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找准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1.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属性与特点
技术性贸易措施泛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所管辖的措施[1],通常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目的,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其本质特征是以某种法律约束性工具为载体,以技术要求和监管规定为内容,最终对国际货物贸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从属性上来看,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具有规则属性、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基于上述三个属性,技术性贸易措施在运用实施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存在方式的合理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实施效果的两面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影响效果的持久性等特点。
1.2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挑战
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量的增长,还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质的提升。当前,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如完整的产业体系[2]、广阔的市场空间、坚实的基础设施、系统的顶层设计等,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尤其在技术层面,仍需在持续培养传统优势产业合规意识、不断提升战略性核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突破。
1.3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
基于上述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规则属性和技术属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创新动力,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经济属性的直观评价指标。因此,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有助于准确判断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可助力政府部门精准施策、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及时预警,激发创新动能。
2 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笔者结合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三个属性,分别从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贸易保护三个维度出发,梳理总结了各自领域的基础理论,可以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依据的参考。
2.1 经济学相关理论
经济学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等。其中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分别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阐述了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4],也就是说当国外出台技术要求更高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时,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倒逼国内经济发展的;而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强调了高技术含量产业逐步替代低技术含量产业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观点[5],就技术性贸易措施而言,在某一产品标准方面做出的技术参数调整,都将通过关联效应影响到产业内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标准迭代、合格评定技术改造,并最终对整个产业质量发展形成带动。
2.2 国际贸易学相关理论
国际贸易学相关理论包括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相较于经济学相关理论,国际贸易学相关理论在讨论贸易起因过程中逐渐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纳入分析框架,国际贸易起源于生产效率和技术差距的不均衡[6],由于技术差距导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于出口国来讲,在短期内能够达到限制出口数量进而影响出口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的目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出口国通过对先进技术的模仿、改良、创新能够显著带动本国技术进步,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促进效应。
2.3 贸易保护相关理论
贸易保护相关理论包括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7]。该理论体系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征以及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更为直接、系统、深入地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论证了技术性贸易措施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以及潜在影响。例如,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关注重点已从关税措施转向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主的非关税措施;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中,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是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重要手段,还对产业成长壮大具有促进作用;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指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经济效应,并进一步增加本国社会福利。
3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基于上述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贸易保护相关理论基础,笔者参照经济学理论中的时间概念,假设性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期抑制效应和长期促进效应,下面将分别论述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
3.1 短期抑制效应
经济学中的短期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当出口国遭遇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冲击时,很难在短期内对生产要素进行及时调整[8]。从价格机制来看,产业贸易利润空间和贸易效益规模被压缩,而产业经营支出规模和技术创新投入被迫增加,会导致产业贸易收益减少;而从数量机制来看,产业出口规模甚至关联产业发展被抑制,产业供给端和需求端还会存在失衡风险,易导致产业规模缩小。因此,从总体来看,这种影响是呈现短期抑制性的,不利于产业效益增长和产业发展安全,会形成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制。
3.2 长期促进效应
经济学中的长期是指生产厂商的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在此过程中,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所产生的各类短期效应会映射于出口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包括制度发展和技术升级两个层面。其中,在制度发展层面,通过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制度体系、促进标准和规则开放以及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协调互认,能够解决产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产业贸易规则话语权弱、产业标准及合格评定互认制度性障碍等问题;在技术升级层面,通过倒逼机制[9]刺激产业内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突破关键质量技术,以及促进先进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间溢出和传导,推动产业系统技术改造和创新[10]、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以及产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出口国一旦突破甚至反超了进口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会带来产业贸易规模增长、产品质量提升等长期促进效应。
4 应对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如何推动短期抑制效应尽快转化为长期促进效应,仍面临着多方面挑战。为此,笔者提出应对建议如下:
4.1 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服务体系
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性贸易工具,具有较强的战略性、系统性和关联性。因此,需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谋划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通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重要制度性文件,并充分发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构建分工合作、纵横联通的工作体系,形成应对合力。
4.2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创新研究,助力产业贸易提质增效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出覆盖范围愈加广泛、措施手段更加隐蔽的发展态势。因此,要加大对新兴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力度,一方面,引导企业对标对表国际领先标准,聚焦差距补齐技术短板;另一方面,强化对优势技术的规则转化,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高认可度、高影响力的经贸规则。
4.3 引导技术性贸易措施开放互认,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对接融合国际国内规则规制的桥梁纽带,是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领域制度竞争的技术语言。因此,要以制度型开放为指引,务实开展多双边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标准、规则、规范、监管、合格评定等核心要素方面的开放互认,营造自由、便捷、高效的国际贸易营商环境。
5 结语
本文基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规则属性、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融合了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贸易保护相关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短期抑制效应和长期促进效应的影响机制,同时提出了如何推动短期抑制效应尽快转化为长期促进效应的应对建议。
上述研究主要聚焦理论机制分析,对具体产业的差异化响应还需深入研究。此外,从实践应用来看,还应进一步探讨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其他贸易政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机制。未来,面对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应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前期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重点产业实际数据与案例,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的普适性,为推动我国产业向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石宝祥. 技术性贸易措施基础[M].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8: 1-7.
[2]张辉.中国百年工业化之路的思索[J].财政科学, 2021, (12): 23-26.
[3] Robert Merton 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9(8): 312-320.
[4] Oliver Williamson. 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1, 87(3): 548-577.
[5]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J]. Manchester School, 1954, 22(5): 139-191.
[6] M.A.Posn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 [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61, 13(3): 323-341.
[7]王奚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3: 2-9.
[8]张彬, 王梓楠. 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 (4): 4-19.
[9]姬光睿.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倒逼效应研究[D]. 苏州: 江苏大学, 2021.
[10]李峰, 王亚星. 刚柔并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的综合影响[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 32(3): 74-83.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开放课题(2023QT0008YSS)
第一作者:黄雅理(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研究工作,E-mail: huangyali@customs.gov.cn
通信作者:孙芳芳(1987—),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研究工作,E-mail: sfftbt@163.com
1. 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1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 北京 100028
1.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Beijing 100031
2.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Infrastructure Efficacy Research,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Beijing 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