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海关科研项目管理引入专业机构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王晓琼 高蓉 刘利 曲艺 邓杰 居宏仙
王晓琼 高蓉 刘利 曲艺 邓杰 居宏仙
王晓琼 1 高 蓉 2 刘 利 2 * 曲 艺 2 邓 杰 3 居宏仙 2
摘 要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重要桥梁,涉及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分配、进度监控和成果评价与转化等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创新作为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专业机构的参与能够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业机构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海关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海关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引入专业机构的对策和建议,为提升海关科研管理工作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过程管理;监督评估
A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ustoms Scientific Research
WANG Xiao-Qiong 1 GAO Rong 2 LIU Li 2* QU Yi 2 DENG Jie 3 JU Hong-Xian 2
Abstract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as a bridge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t not only involves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progres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outcomes for projects but also encompasses the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s is a vital component in promoting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involvement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customs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it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troducing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into customs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Keywords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process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基金项目:海关总署科研项目(2024HK137)
第一作者:王晓琼(198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消费品检验工作,E-mail: w_joan@126.com
通信作者:刘利(1975—),男,汉族,黑龙江嫩江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工作,E-mail: liuli1@customs.gov.cn
1.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南京 210001
2. 南京海关 南京 210001
3.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南京 210019
1. Industrial Products Inspection Center, Nanjing Customs, Nanjing 210001
2. Nanjing Customs, Nanjing 210001
3. Animals, Plants and Foods Inspection Center, Nanjing Customs, Nanjing 210019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中明确指出,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1]。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既是解决科技项目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自2014年起,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到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都逐步探索引入专业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 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项目管理领域经历了显著变革,这些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及管理理念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国外科研项目管理主要集中在通过专业机构的建设和优化,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美国的管理模式强调专业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这些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包括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2]。美国的科研项目管理相较其他国家的创新之处在于管理过程中采取全生命周期的模式,并建立了以“国会+政府+公众”多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来监管专业机构日常运行,美国第三方机构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管理采取独特的信息化沟通手段,从项目申请、立项、中期检查、评估到最后验收都可以在网上查阅,公开透明[3-4]。英国的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则强调跨学科合作和项目的长期规划,通过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了科研项目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加强了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德国将专业机构与政府的监督职能相结合,既保证了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又强化了对项目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提高了项目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日本的模式注重于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其专业机构在项目评审、资金分配、进度监控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的公开透明。欧盟的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特点在于强调跨国界、跨文化的合作,以及对成员国之间科研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这在管理大型研究项目时尤为重要[5]。
1.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1.2.1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中,专业机构的引入与建设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革。早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各学部、科技部的各业务司局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科技司承担,不仅负责项目的评审与实施,还涉及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随着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深入,科技部将项目承担单位的确定由审批改为专家评审,这一变化使得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在项目管理中承担了更多的角色。例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7家单位被赋予了项目管理的职能,承担项目申报受理、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监督检查、综合绩效评价等具体工作。此外,部分中央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也在项目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单位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进行项目管理,而且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专业机构建设的推进,部分单位已经完成了现代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和监督机构,并组建了专家委员会以提供战略规划与项目管理的咨询支撑。例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构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分离的内部管理架构,形成了权责对等的管理模式[6]。
1.2.2 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可以看出,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中绝大部分都引入了专业机构进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但各地在专业机构的遴选、对专业机构的职能定位、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监督管理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在专业机构遴选方面,山西、陕西、广东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通过多家竞争或依托事业单位等方式进行;在专业机构职能定位方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厅(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局)的委托开展工作,专业机构承接了科技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的延伸职能,包括负责项目从申报、立项、验收到后期档案管理、成果转化等环节[7];在专业机构管理方面,为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产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强化评估评价、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对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专业机构进行管理[8-9]。
以浙江省为例,早在2002年就开始探索专业机构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工作。《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根据计划管理的需要,科技行政部门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承担相关的事务性工作”;随后,又印发了《关于科技行政事务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的暂行办法》,提出将项目申报受理、评审、数据统计等工作逐步委托给下属事业单位承担;2019年底,重组下属事业单位开启省域层面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探索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省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分领域精细管理经验日益丰富[10]。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在补充政府管理资源的同时,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提供了管理支撑,也能为科研单位提供项目管理、咨询和综合服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效能。尽管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总体偏少,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量仍需扩大;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风险防控、知识产权保护、经费管理及法律事务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海关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近年来,海关科研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海关工作需求和相关规划的贯彻落实等,针对相关领域主要问题,探索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立项攻关,并产出科研成果应用于海关相关业务领域,在海关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2.1 海关承担科研项目的来源
2.1.1 海关承担的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近年来,为提升海关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维护国门安全、促进通关便利等方面的能力,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围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冬奥等国家重点专项,组织各海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攻关,为满足海关执法需求、解决相关领域关键或重大技术难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2.1.2 海关总署立项的科研项目
2019年5月,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制定《海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年启动了海关总署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申报工作。海关科研项目立足海关专业特点、业务优势和技术特长,聚焦海关执法领域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坚持满足当前需求和超前储备研究相结合,突出需求、问题和效益导向,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2021年10月,为解决海关相关业务领域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难点问题,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首次启动海关总署“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立项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由业务出题、科技解题,遵循“确属急需、确实可行、确定应用”的原则,确定榜单研究内容及考核要求。
2.1.3 各海关单位自立项项目
根据本研究团队的前期调研,部分直属海关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解决本单位业务难点痛点,结合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自立项项目攻关。直属海关下属事业单位、隶属海关单位自立项项目主要是技术提升、流程再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具有地区业务特色,项目规模以小而精为主,主要采取直属海关、项目承担单位(隶属海关、事业单位等)经费自筹形式。
2.1.4 各海关单位承担的地方立项项目
近年来,各海关单位积极争取地方科技资源,通过地方渠道获取立项,主要包括省市级科技部门、各级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计划等,有效加强了海关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拓展了科研资源渠道。
2.2 海关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在海关总署层面,海关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验收、成果管理及经费管理都由科技发展司统筹管理,管理科研项目类别多、数量大。其中,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委托中国海关学会办理。委托事项包括:对各级科研成果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成果登记;统一将登记的科技成果报送国家成果管理机构;海关系统科技成果情况总结等。在直属海关层面,大部分直属海关都是由科技处作为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部分海关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承担项目验收、成果登记等项目管理工作的部分环节。
目前,各海关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职责由科技主管部门承担,科技主管部门在履行科技工作宏观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完成科研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和项目资金分配等具体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从前期项目指南征集、项目立项、实施至科研成果登记、科研成果评价,以及后续科研成果转化、材料归档,整个过程历时长、内容多、流程复杂、要求高,对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3 海关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职能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3.1 推动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建议
(1)从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在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逐步探索把指南征集、项目评审、过程跟踪、成果管理等具体微观管理事务交由专业机构承担,便于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宏观指导、规划布局和政策制定等宏观层面。
(2)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包括对项目执行情况、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等多方面的考量,以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3.2 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海关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1)依托系统内现有事业单位。海关系统的科研工作多为服务于海关工作需要,鉴于海关科研项目存在的专业性及保密等管理要求,从海关系统所属单位内部进行专业机构的选取较为适宜。根据前期调研,已有部分直属海关委托下属事业单位进行相关工作的探索,未来可进一步发挥系统内资源优势开展科研项目管理。
(2)建立专业机构的遴选标准。根据海关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并完善各级专业机构的遴选办法,明确专业机构的内部设置、管理团队、管理能力、社会信誉等方面基本条件,并结合系统内单位的现状,重点选取项目管理条件较好、科研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单位作为专业机构,并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升专业机构选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明晰专业机构的管理边界。从职能角度而言,建议海关科技主管部门聚焦于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管理、重大战略和需求研究、年度计划制定等,专业机构专注于跟踪监测、绩效评估、效果评价等。根据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需要,确定专业机构参与管理内容,如建立和管理专家库,组织编制申报指南,配合开展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以及项目后续管理等。
(4)完善专业机构的监管体系。建议坚持“海关主导、协调配套、公平公正、风险可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对专业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评价评估等机制,提高其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水平,确保专业机构能够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4 结语
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的具体工作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11]。海关系统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推进中,可借鉴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管理政策研究,从专业机构确定、专业机构遴选标准及专业机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随着专业机构的引入和发展,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服务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展,将会在促进海关系统科研能力和管理效能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小星, 香小敏, 陈志聪. 专业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25): 28-29.
[2]孙卫华. 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建议[J]. 江苏科技信息, 2020, 37(29): 1-3.
[3]高振, 曹新雨, 王帆, 等. 第三方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管理的国内外模式比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 38(1): 232-237.
[4]育东. 美国科研机构的运作与管理[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95(4): 5-8.
[5]周斌, 曲轶龙, 周乃元, 等.欧盟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调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6): 204-208.
[6]房川军. 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J]. 海峡科学, 2022(7): 104-106.
[7]任蔷, 云杉, 武茜, 等. 专业机构参与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研究[J]. 中文信息, 2024(4): 89-90.
[8]黄艳芳, 孔令孜, 苏秀刚, 等.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发展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22): 29-32+36.
[9]叶涔涔, 刘斌, 陈军义, 等. 贵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 11(21): 10-12+15.
[10]方晶, 胡逸晔, 肖洪武, 等. 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浙江探索与优化建议[J]. 科技通报, 2024, 40(4): 119-122.
[11]索朗央金.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 江苏科技信息, 2025, 42(4): 15-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