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检验检测服务海关查验效能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王韵淇
王韵淇
王韵淇 1
摘 要 检验检测是保障海关进出口货物合规的重要环节,提升检验检测效能对海关查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产业概述、意义分析、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法律完善、人才培养、监管强化、专业提升4个方面入手,探究检验检测工作服务海关查验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海关查验提供科学高效的检验检测支持。
关键词 检验检测;海关查验;效能提升;协同治理;路径探索
Exploration of Enhance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Supporting Customs Inspection
WANG Yun-Qi 1
Abstra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the compliance of customs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stoms inspection work. Based on an industrial overview,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and diagnosis of existing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lores effective pathway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supporting customs inspection from four dimensions: legal framework improv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regulatory reinforcement, and professional capacity enhancement,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upport for customs inspection.
Keywords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ustoms inspectio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athway exploration
海关查验是国家主权在口岸执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贸易秩序的关键屏障。在查验过程中,检验检测技术的普遍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现代技术的高效性,对提升查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大多研究关注海关检验检测技术升级,但对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下的信用管理机制关注较少。本文结合《“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提出融合技术赋能与信用监管的整合路径。
1 海关检验检测工作概述
1.1 基本职能
海关检验检测职能涵盖货物安全准入、风险防控、贸易便利化等多重维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获取货物参数与规格,确保货物的质量、参数等均符合标准要求[1],从而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等风险隐患,维护国家利益和生态环境安全[2]。(2)凭借高精尖的技术设备和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检测对象的高效、全面检测,并进行综合研判、风险布控和动态监测,进而助力海关监管效能提升。(3)在加强日常进出口货物检测的同时,对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等具有积极作用,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国际市场的开拓。
1.2 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海关检验检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市场相关主体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用于海关检验检测工作的设备设施数量、类型日益增加,检验设备的功能日益丰富、性能显著增强;海关所属技术机构逐渐增强技术能力、仪器设备以及检测产品的研发力度,检验检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国际性检验检测能力稳步提升。海关已经具备全球各国货物检验检测的技术和能力,可根据需要检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且目前正在开拓新市场,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推动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国际化发展。三是助力高水平开放日益明显。在推进区域经济交流、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3],强化海关的合规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助力全球经济发展。
2 影响检验检测工作的因素分析
2.1 国内环境提出的发展需求
(1)政策层面上,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年)》提出的“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以及海关总署关于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的要求,检验检测工作正有序推进与5G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
(2)市场维度上,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等新兴业态对检测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部分企业开始探索“检测前置”等通关便利化方案;同时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制造业界正积极推动与成员国间的检测标准互认进程。
(3)技术演进角度上,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危险品非侵入式检测中的实践应用[4],以及量子点荧光标记等创新检测方法的突破,正在系统性地优化传统海关检测流程,推动工作模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2.2 国外提供的经验借鉴
综合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检验检测工作流程,通常包括风险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验、实验室分析、结果判定与处理等环节,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法规标准严格且细致。例如,欧盟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了许多具体的指令和协调标准[5]。(2)风险导向的检验策略。例如,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开发了集成机器学习算法的Advanced Risk Assessment Platform(ARAP),通过对历史通关数据、企业信用评级、货物特征等300多个维度参数建模,实现高风险货物精准识别和低风险货物的自动快速放行[6]。(3)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例如,澳大利亚海关使用智能扫描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快速识别高风险货物,提高查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4)多部门协作与国际合作紧密。例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建立了统一的海关检验检疫体系,实现了内部市场货物的自由流通和统一监管[8]。(5)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例如,日本海关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密切合作,加强对侵权货物的情报收集和线索追踪,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9]。
2.3 面临的挑战
海关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需要技术机构、设备供应商、试剂生产企业等多方协同,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持续提升的环节。
(1)制度体系需持续优化。海关技术机构作为法定检验主体,在设备采购、试剂供应等环节已形成与社会企业的常态化协作机制。社会企业根据海关机构检验检测工作需求,生产和提供相应的检验设备、试剂等。此外,部分海关技术机构与相关企业机构联合开展研发用以海关检验检测的设备、试剂等,正加速推动海关检测范围的扩大、检验检测精度的提高。具备专业设备研发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与海关实验室联合研发,成为提升海关检验检测效率的有效举措。但与此同时,对相关企业机构与实验室的合作关系、产品研发等行为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切实防范各类风险[10]。
(2)人力资源需求渐增。随着口岸进出口货物量的增长,现有人力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需求的动态适配性需进一步优化。现阶段,部分关键检测领域的人才储备尚存在提升空间;在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方面,专家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充实[11];在赋能新领域和新业态发展需求的检验检测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口,这些情况需要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整体协同效能。
(3)协同治理有待提升。海关检验检测工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进一步优化协调机制,以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如上游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技术标准制定与行业管理,设备参数与海关实际需求的适配性可进一步完善;科技部门通过专项课题支持技术研发创新,未来可探索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深化路径,增强科研资源对海关检测需求的精准支持。中游环节,市场监管部门与海关在产品质量标准对接方面已建立基础框架,后续可推动标准参数的细化统一,减少执行差异;针对食品、医疗器械等特定商品,卫生健康部门与海关的联合抽检机制正在试点推广,未来仍需扩大覆盖范围。下游环节,商务部门在进出口政策制定中已引入海关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未来可探索数据联动的时效性提升方案;地方政府与海关的信息互通渠道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逐步畅通,未来可在属地化协同管理上加强对接密度[12]。
3 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建议
海关检验检测体系的优化需系统性、渐进性改革。对此,笔者建议从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技术赋能、信用管理、协同治理等维度综合推进其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以法律法规动态完善为制度保障,以专业化人才梯队建设为能力支撑,以智能检测技术研发应用为创新驱动,辅以企业信用分级管理机制和多方监督体系,同时通过试点示范与国际标准对接,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透明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1 完善法律框架与协作机制
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海关部门与相关企业的权责关系,探索在法律框架下建立联合研发合作机制。可参考《“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中“权责明晰”原则,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中细化信用管理相关内容,界定海关实验室与社会企业在设备研发、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责任边界[13]。例如,海关与社会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明确设备运维、数据核验、风险责任等具体条款。试点同步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检测项目进行全流程合规审查,发现问题后通过“问题清单-整改反馈-验收销号”进行闭环管理。此类实践确保相关主体均能依据海关检验检测工作需求进行技术、产品研发以及使用。
3.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海关监管部门可联合检验检测机构,根据监管要求,结合智能化设备应用趋势,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建立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具有检验检测、大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实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项培训。例如,在新设备投入使用前组织操作认证培训;定期开展检测标准和方法研讨;建立岗位技能考核制度;与高校共建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培养适应智慧海关发展的储备型人才。
3.3 关企联动赋能技术创新
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不可篡改的检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海关、企业及检测机构的高效协同和监管资源的精准配置;引导检验检测机构与企业建立技术指导和咨询合作关系,对监管要求和技术标准等开展宣贯培训,促进企业研发和生产符合海关通关标准的产品,降低企业成本和海关检验检测成本;依托“AI+海关”场景应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检验检测报告进行智能核验,降低人工复核成本[14]。
3.4 完善供应商准入与信用管理
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平衡,推动治理效能最大化[15]。针对海关法检实验室所需设备、试剂依赖社会企业采购的现状,设立专门的海关采信机构,对供应商资质、信用信息及产品质量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信用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测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机制,在确保检测物资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行政监管成本。例如,可探索运用AI动态评估第三方机构的信用等级,优先采信高信用机构的检测结果,落实风险智能布控与非侵入式查验,优化监管资源配置[16]。
3.5 以试点助推外贸转型
货物在综合保税区有实现快速通关的需求,这为快速精准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海关可根据货物快速通关的需求,适时配备高精度、高水平的检验检测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快速通关,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结语与展望
随着数字技术与海关业务的深度融合,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在以下领域拓展深化海关检验检测工作:在技术融合层面,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在检测数据互认中的协同机制、机器视觉在非侵入式查验中的应用效能评估等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制度构建方面,如何通过权责分配模型优化关企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范式,特别是社会化检测资源的整合路径与风险共担机制,仍有待理论突破;在国际化发展维度,针对RCEP等自贸协定的检测认证互认体系构建动态跟踪研究框架,或可为我国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提供参考[17-18]。此外,综合保税区“检测前置”改革对贸易便利化的量化影响、智慧监管成本效益分析等实证研究,以及区域性治理路径的差异化探索,都将为检验检测服务的场景化应用提供更精准的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海关总署综合司. 进出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技术指南 (2023版)[S].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23.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海关检验检测设备技术发展报告(2021—2025)[R].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3] 顾丽梅, 朱晶, 田艳萍. 数字化社会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创新研究[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24(25): 228-250.
[4] 李明, 王涛. 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海关危险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8): 45-51.
[5] European Union. Product safety rules and standards in the European Union: Specific directives for different product types [R]. Brussels: Directorate-General for Internal Market, Industry,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s, 2021.
[6] 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 Risk Assessment in the Commercial Stream[EB/OL]. https://www.cbsa-asfc.gc.ca/publications/dm-md/d5/d5-3-1-eng.html.
[7] Australian Border Force (AB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cargo examination: Annual report 2021–2022 [R]. Canberra: ABF Publications, 2022.
[8] European Commission. Amending Regulation (EU) No 952/2013: New Rules for Customs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Union Customs Code[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2.
[9] Japan Custo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measures [EB/OL]. Tokyo: Ministry of Finance, Japan, 2023[2023-12-01]. https://www.customs.go.jp/english/summary/info/ipr.htm.
[10]李政军, 闫杰, 黄琳, 等.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发展现状[J]. 中国检验检测, 2021, 29(5): 86-88.
[11]马建国, 孙丽. 智慧海关建设中的人才培养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1(12): 77-83.
[12] 刘畅, 王振宇. 数字化转型下海关协同治理的机制重构——基于长三角海关联盟的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评论, 2023, 25(3): 88-102.
[13]吴强, 周敏. 关企联合实验室合作机制研究——以综合保税区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23, 28(2): 112-118.
[14]刘洋, 赵峰. 区块链技术在海关数据共享中的应用探索[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1, 39(6): 34-38.
[15]李晓红. 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海关协同监管路径[J]. 管理科学, 2021, 34(1): 45-53.
[16]郑晓东, 黄伟. 人工智能驱动的海关信用评级模型构建[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2, 42(5): 67-75.
[17]陈志刚, 何平. 综合保税区检验检测前置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J]. 经济地理, 2023, 43(3): 102-109.
[18]周宁, 杨帆. RCEP框架下的检测认证互认机制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22, 48(7): 89-96.
作者简介:王韵淇(1984—),女,汉族,浙江台州人,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检验检测综合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工作,E-mail: 496796936@qq.com
1. 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杭州 310000
1. Hangzhou Customs Technical Center, Hangzhou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