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集成管理工作对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晓光 郭莉萍
张晓光 郭莉萍
摘 要 海关信息化工作起步早,现已全面覆盖海关各业务工作领域,并对海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大为提升,总集成工作对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保障作用也日益突出。本文总结了海关总集成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海关以及业界的信息化总集成工作中。
关键词 海关信息化;总集成管理工作;顶层设计;公共平台;技术标准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eneral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n Custom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ZHANG Xiao-Guang 1 GUO Li-Ping 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ustoms informatization work began early and has now comprehensively covered all operational areas of custom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supporting role in the operations of customs business.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landscape, the complexity of custom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role of system integration in safeguarding this 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ustoms system integr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informatiz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work within customs and across 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 customs informatization; general integration management; top-level design; public plat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海关信息化作为海关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一直紧随着海关业务工作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目前,海关信息化已经覆盖通关、监管等海关业务领域,涉及大数据、智能模型、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并在向智慧型信息化系统方向发展。
根据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其所支撑的海关业务发展趋势,需要将原来以单个业务领域为对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转变为多业务领域相互协作、各信息化作业系统互联互通、多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的建设模式,这对海关信息化建设中的总集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回顾海关总集成工作的现状,分析其对海关信息化工作的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海关总集成工作改进方向。
1 海关信息化建设及总集成工作
中国海关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先后历经了独立应用建设、集约应用建设、联网应用建设、综合应用建设等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智能化应用建设阶段。伴随着海关信息化的发展,海关信息化集成工作也从无到有,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中的总集成是指应用系统集成,即“从系统的高度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应用系统模式并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1]。海关总集成工作即为满足海关业务和政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并根据海关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模式和要求,组织开展海关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海关工作人员提供其所需的业务信息化系统或政务管理系统。
海关总署首先在2013年启动的金关工程二期建设工作中,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业界符合相关要求的公司承担工程总体集成工作;随后从2018年开始,海关总署指定内部信息化建设单位作为海关内部的总集成单位,承担海关署级项目建设工作的总集成管理工作。总集成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负责业务需求总体分析、总体技术方案设计、总集成方案编写、组织项目实施、系统集成、联调测试等工作,把控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等。海关开展总集成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综合治理和技术管控,解决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各业务领域互通需求日益增加、使用技术的复杂性高、并行开展的建设任务数量多工作量大等挑战。
2 总集成管理工作概述
2.1 总集成管理工作作用
总集成管理工作是指以项目总体目标为导向进行系统化任务分解与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识别、确定、结合、统一与协调各种不同的项目管理的过程与活动[2-3]。总集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核心职能,旨在从全局视角出发,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协调和整合项目的所有要素(包括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风险等)为一个有机整体,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并实现建设过程最优,故总集成管理工作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1)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互联互通。通过统一技术规划,避免因通信接口不兼容、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系统间互不连通、“烟囱林立”的情况,保障各系统既可并行独立开发,又可有效衔接整合。
(2)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设效率。有效协调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安全等众多领域资源,有效协调各领域建设团队工作,实现物资、人力、时间的动态平衡。
(3)强化跨部门协同,降低协作成本。建立跨团队协作机制,协助解决跨团队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总集成管理通过统一规划、动态调整和全面协助,保障信息化项目成功交付。
2.2 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简述
总集成管理工作内容目前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通常由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方根据其自身需要确定。海关总署根据其自身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要求如下:
(1)负责技术架构把控和项目整体集成:进行项目建设需求分析,指导或开展项目总体设计,编制总体集成方案、集成实施方案等,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重大技术变更评估和控制。
(2)负责实施过程管理控制:开展项目计划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并提供验收服务。
(3)承担顾问咨询服务:在技术设计、集成实施、重点技术难题解决、验收准备、后期运维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项目建设质量把控:组织对详细技术方案进行审核;组织开展联调测试工作,并出具联调测试报告;对系统上线材料和项目验收进行检查等。
此外,对于外部总集成还要求其按照国家信息化工程管理相关要求,承担以下工作:协助开展采购工作、协助监理单位实施合同管理等;按照项目组织方要求,做好各种项目文档材料编制和保管工作;做好办公场所和所需设备的准备、做好培训、会议保障等各类保障工作。
目前,海关总署对总集成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集中在总体技术管控、建设过程管理、质量总体把控方面,并希望通过总集成管理工作有效规避建设过程中在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和风险。通过金关工程二期和2018年以来的署级项目建设实践,证明了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发挥了预期作用,对各类工程和项目的建设工作起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撑作用,确保金关工程二期顺利完成建设和竣工验收[2]以及从2018年至今的海关署级项目也均顺利开展建设。
3 总集成管理研究
3.1 总集成管理工作机制
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由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以下简称“科技发展司”)统一负责。科技发展司是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牵头部门,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包括海关外部、内部总集成在内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各方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对海关外部、内部总集成所承担的总集成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和评价。在工作分工方面:海关外部、内部总集成对上向科技发展司负责,接受其工作指导,并定期报告总集成自身工作以及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情况,报请科技发展司解决海关外部、内部总集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风险;海关外部、内部总集对下组织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建设方开展建设工作,并通过检查、评审等方法确保其工作过程规范性和工作质量。
3.2 总集成管理工作方法
海关外部、内部总集工作均是围绕项目建设过程开展,并覆盖项目建设生命周期过程的各个重要阶段,包括立项阶段、实施阶段、上线阶段等。一方面,通过技术和管理评审方法,在项目技术管控、规范性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和指导工作,支持项目相关方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对于日常的海关署级信息化应用项目,海关总集成管理主要工作方法见表1。
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确保了系统建设和集成工作的规范性,促进了项目相关各方的有效协同,促进了项目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了项目进度与实施质量,在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总集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升通关工作自动化水平,持续压缩通关时间,避免物流拥堵和经济损失,特别在跨境电商领域,要求海关能够实现“秒级通关”。二是提升风险布控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对高风险货物拦截准确,需要海关运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对侵权货物实现精确、快速识别。三是支撑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区域壁垒;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内外贸规则衔接,要求海关实现跨关区“一次申报、全域通行”。为实现上述要求,既需要加强现有信息化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又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风险模型、物联网等技术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整合,从而对海关信息化集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有效应对挑战,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需要参考现代项目集成管理思想,即在工作中通过项目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集成、全部项目管理职能的集成、项目组织和责任体系的集成以及信息集成等方面把项目的各主体、各管理要素、各生产阶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4]。目前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还主要偏重于项目过程管理和技术规范性检查,在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等技术管控工作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4.1 开展需求统筹
海关业务领域较多,原有信息化建设基本是围绕各个业务领域单独开展的,但根据国家对海关工作的新要求,不论是提升自动化通关水平,还是实现跨关区通关工作,均需要各业务领域更加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与此相配合,在海关信息化建设思路上要打破原有的按业务领域分别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以全局化、集成化的思路将海关业务领域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业务需求层面开展总集相关工作,即进行需求统筹。
在工作方法上,建议首先梳理现有的各业务领域信息化系统功能情况,特别是各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关联情况,从而形成统一的海关信息化需求底账;在此基础上,对于各业务领域主管部门所提出的新业务需求,按照统一方法开展需求分析,识别新业务需求与已有需求底账的关系,统一安排业务需求的实现方法,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信息孤岛”的出现,为后续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奠定基础。
在工作组织上,建议参照银行或电信等业务领域也较多的行业,组建需求统筹和管理部门。该部门需要对行业需求有完整的认识,并负责建立完整的需求统筹和管理流程、审核机制和优先级排序机制[5]。海关需求统筹和管理工作属于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项目立项初期与提出需求的业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业务需求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需求统筹工作顺利完成。
4.2 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从全局出发,围绕着某个对象的核心目标,统筹考虑和协调对象的各方面和各要素,针对对象的基本架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总体、全面的规划和设计[6]。在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中开展顶层设计,是指在需求统筹基础上,将海关业务系统视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并从上至下开展系统设计。在具体工作上,首先在业务需求底账基础上,形成海关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蓝图,明确整体设计要求和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关系,再分别开展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划,确保后续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均在整体设计要求下统一有序开展;其次,将大数据、智能模型等先进技术均纳入整体设计,通过先进技术对业务功能的支撑,实现各业务领域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有效的顶层设计是总集成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工作中应始终保持“业务驱动、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并配套建立“滚动优化、持续改进”的实施机制,支持在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中逐步实现顶层设计,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4.3 建设技术公共平台及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统一建设并能对外提供应用功能、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信息安全和运行保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7]。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海关可以借鉴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经验,建设自身的技术公共平台并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协同性作用,以统一技术实现方法,完成资源共享。在具体工作上,建议在应用、数据、安全等技术领域根据顶层设计的统一要求,分别开展技术公共平台的建设,确保各平台可以对外提供集约化的技术服务,如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统一门户、统一业务流程等,直接供海关信息化业务系统在开发时能够相互调用。
此外,建议加强开展与技术公共平台相配套的海关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包括设计开发、数据接口、安全协议等方面,通过统一技术标准,与公共技术平台一起实现减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复杂度、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5 结语
海关总集成管理工作目前已在海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的规范保障以及技术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需求统筹、顶层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建设等工作,总集成管理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海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为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柳纯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603-604.
[2]海关总署. 金关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J]. 中国海关, 2018(3): 32-34.
[3]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6)(修订版)[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76-177.
[4]王华.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452-453.
[5]刘秋万, 孟茜, 姚丹. 全球化时代的银行信息系统建设[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93-294.
[6]芮平亮, 傅军, 杨怡. 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4-5.
[7]石友康, 段世慧, 聂秀英.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与实践[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4: 5-6.
第一作者:张晓光(1975—),男,汉族,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项目管理、总集成管理相关工作,E-mail: 976071059@qq.com
1. 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全国海关电子通关中心) 北京 100005
1. 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GACC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of China), Beijing 100005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表1 总集成管理工作方法
Table 1 General integration working method
项目阶段 | 工作方法 | 工作内容和目的 |
立项阶段 | 支持立项材料编制 | 从需求分析、技术设计等方面对立项材料编写工作进行支持. |
立项阶段 | 立项材料规范性检查 | 检查技术架构、数据、安全、运维以及系统间关联关系等是否符合海关相关技术要求. |
实施阶段 | 设计方案合规性检查 | 确保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在架构、数据、安全等各技术领域均符合海关信息化技术制度和规范要求. |
实施阶段 | 联调测试方案检查, 出具联调测试报告 | 根据技术方案检查联调测试方案的正确性、完整性, 确保按照技术方案实现项目建设内容的集成. |
实施阶段 | 项目实施计划检查 | 编制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 |
实施阶段 | 项目跟踪管理 | 持续跟进项目进展, 编制项目周报并向项目相关各方报告,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风险. |
实施阶段 | 技术变更管理 | 对变更开展技术评估和检查, 确保变更所引发的技术设计调整符合相关要求, 并按照标准流程完成变更手续. |
部署阶段 | 上线材料审查 | 对项目技术文档和上线材料开展技术合规性检查以及上线核查, 确保项目检查成果符合相关的海关信息化技术和管理规范. |
验收阶段 | 验收材料检查 | 对验收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开展检查. |